人口老龄化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展的总趋势。老年人的年龄界限,以往无统一的标准,1982年,联合国规定年满60岁以上为老年人。某一国家及地区老龄化的标准是:60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占全人口的10%为老年人口型、8%~10%为成年人口型、8%以下为年轻人口型。根据我国最新的人口普查资料,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一亿四千四百万人,是世界上老年人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比例为11%,已成为老年人口型国家。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的口腔保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据专家估计,老年人对口腔医疗的需求将成为21世纪口腔需求的热点。
1.龋病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2005)报告结果显示,65~74岁年龄组老年人龋病患病率高达98.4%,其中根面龋患病率为63.6%。
老年人龋病以根面龋为主,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萎缩、根面暴露、加之牙颈部本身结构薄弱,造成牙骨质脱矿。根面龋有其特殊的流行病学特点:根面龋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递增;下颌磨牙最易患根面龋,其次为上颌尖牙和下颌前磨牙,下颌切牙的发病率较低。就牙面而言,根面龋的好发牙面分别是:上颌牙的近远中邻面、下颌前磨牙和磨牙的颊面、上颌尖牙。
2.老年牙周组织疾病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2005)报告结果显示,65~74岁年龄组老年人的牙周健康率为14.1%,牙龈出血检出率为68.0%,有51.2%的老年人至少有一颗牙有浅牙周袋(4~6mm),牙周附着丧失4~5mm、6~8mm、9mm以上的检出率分别为65.5%、34.8%、10.5%。
关于老年人的牙周患病情况,由于调查对象不同,指标不同,结果也不同。在性别方面,女性的患病率低于男性。这与女性的口腔卫生状况较好有关,也与男性吸烟导致牙槽骨吸收、牙周状况较差有关。另外口腔卫生习惯良好及愿意接受口腔卫生知识的人群,牙周状况相对较好。
3.老年人牙列缺损与牙列缺失
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流行病学调查(2005)报告结果显示,65~74岁年龄组老年人(检查32颗牙)平均存留牙数20.97颗,无牙颌率为6.82%。有牙齿缺失(除第三磨牙以外)的比例为86.1%,但义齿修复率仅为42.0%。在无牙颌受检患者中有92.6%佩戴全口总义齿。不同地区老年人口腔健康情况略有差异。
导致牙列缺损与缺失最常见的两个病因为龋病和牙周病,此外还有外伤、不良修复体和发育异常等。
1.龋病
龋病是在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作用下,主要包括细菌和牙菌斑、食物以及牙所处的环境等共同作用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就老年人的各种口腔疾病来讲,龋病发病率最高,是老年人牙齿缺失的一个主要原因。
2.老年牙周组织疾病
牙周疾病是牙齿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骨质、牙周韧带和牙槽骨因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是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也是导致牙齿丧失的一个主要原因。视局部炎症的范围,牙周病可分为龈炎和牙周炎两大类。随着年龄的增长,牙周组织会发生增龄性萎缩性改变,组织学上表现为牙龈结缔组织变得致密和粗大,牙周韧带纤维数量减少,并发生钙化。
3.老年人牙列缺损与牙列缺失
牙列缺损是指因龋齿、牙周病、外伤或颌骨肿瘤手术等引起的部分天然牙齿缺失,牙列缺失是指单颌或上下颌的天然牙全部缺失,牙列缺损与缺失是老年人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
牙列缺损与缺失应及时进行修复治疗,口腔修复的主要治疗方式是利用人工修复体来恢复、重建口腔缺损或缺失组织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
1.龋病
龋损修复的根本目的是恢复功能和美观,修复完好的牙齿应该有良好的咬合关系,同时还需要恢复牙齿的外形和色泽,从而恢复自然美。治疗计划应该是全面的,要考虑与患者本身相关的各种易感因素,包括局部病因和全身因素,给予个性化治疗方案,才可行且有效,从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对于未形成龋洞的早期龋坏,可以通过去除病原物质、改变局部环境和再矿化的方法予以处理,并应定期复查。对于已形成龋洞的病损,只能临床修复。
修复时应该遵循生物学原则:去除龋损感染的组织,保护正常牙髓组织不受损害,尽可能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修复龋损,恢复功能,恢复美观。
感染的牙齿组织含有大量的细菌和毒素,修复前应该将其彻底去除,否则会使感染扩散,造成龋病复发。脱矿的牙体组织如果不去除也会造成微渗漏,使治疗失败。
治疗龋齿时,高速旋转的器械操作时的压力、器械摩擦产生的热、冷却过程造成的组织脱水以及治疗用药物和材料都可能对牙本质、牙髓复合体造成不可逆损伤。因此要特别注意对牙体、牙髓复合体的保护。
2.老年牙周组织疾病
(1)慢性龈缘炎
①去除病因:通过洁治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消除造成菌斑滞留和刺激牙龈的因素;②防止复发:口腔卫生宣教、定期复查和预防性洁治。
(2)药物性牙龈增生
①最根本的治疗:与相应专科医师协商是否可以停止或更换使用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②基础治疗:通过洁治、刮治彻底清除菌斑、牙石,消除造成菌斑滞留和刺激牙龈的因素;③手术治疗:上述治疗后增生的牙龈仍不能完全消退者,可采用牙龈切除成形手术治疗;④防止复发:口腔卫生宣教、定期复查和预防性洁治。
(3)慢性牙周炎
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衰老,全身系统疾病的增加,各种药物的服用,老年人的牙周治疗更注重从功能整体性方面考虑,治疗计划灵活多变。通常老年人的牙周治疗程序分为四个阶段:
①第一阶段
基础治疗
指导老年人自我控制菌斑的方法;施行洁治术、根面平整术以消除龈上和龈下的菌斑、牙石;消除菌斑滞留因素;拔除无保留价值或预后极差的患牙;在炎症控制后进行必要的咬合调整;部分患者可辅佐以局部或全身药物治疗;发现和尽可能纠正全身性因素或环境因素。
②第二阶段
牙周手术治疗
目的是能在直视下进行彻底的根面平整和清除感染组织;修整牙龈、骨的外形,以利菌斑控制;促使牙周组织修复和再生,建立新的牙周附着关系;恢复美观和功能需要以及利于牙齿或牙列的修复。
③第三阶段
修复治疗阶段
对松动牙进行牙周夹板固定,以及缺失牙的修复治疗。
④第四阶段
牙周支持治疗
定期复查:3~6个月;根据情况再次治疗或口腔卫生指导。
3.老年人牙列缺损与牙列缺失
由于老年患者的全身状态、口腔健康条件和心理情绪的特殊性,需要在老年人进行义齿修复前进行仔细检查及耐心解释,让患者增强信任感,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在确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时,应综合考虑其全身及局部因素,和以往戴用旧义齿经验,结合患者意愿制订适合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在牙齿缺失的过程中,如果患者在功能上已经逐渐适应,部分缺牙可能并不会影响老年人咀嚼功能。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并不因为失去部分磨牙支持而增加,但是天然牙的进一步缺失,可增加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的易感性。对于咬合中少于3~4个前磨牙或磨牙的老年患者,应该考虑局部义齿进行修复治疗。
(1)活动义齿
①可摘局部义齿
可摘局部义齿是以患者天然牙和黏膜为支持,利用义齿固位体和基托固位,用人工牙和基托等修复牙列和相邻组织缺损,且患者能够自行摘戴的一种修复体。
②全口义齿
牙列缺失通常可采用全口义齿修复,包括恢复缺失的天然牙列和上下颌软硬组织的缺损结构。成功的全口义齿修复可以改善和恢复患者主要的口腔功能,包括咀嚼、吞咽、发音和面部外形等,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③覆盖义齿
覆盖义齿是一种覆盖并支持在健康或已做完善治疗的天然牙或牙根上的可摘局部义齿或全口义齿。临床上经常有老年患者口内余留大量残根、残冠,而老年人往往由于同时患有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而不能耐受拔牙,另一方面许多保守的老年人希望能够保留患牙根,覆盖义齿就成为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
(2)固定桥
固定桥是依靠粘结剂将义齿和缺失牙一侧或两侧的基牙连接在一起,修复牙列缺损的一种人工修复体,可以恢复少数缺失牙的解剖形态和生理功能,患者不能自行摘戴。老年患者进行固定义齿修复设计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口腔卫生、余留牙条件等多种因素。
(3)种植义齿
在老年患者中,修复体常因为受到患者口腔条件的限制而固位不良、稳定性不佳。在大多数戴用活动义齿的老年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戴牙困难。种植义齿是由种植体和其支持的上部结构组成的修复体。口腔种植体的目的就是增加修复体的固位、支持和稳定性。同时,种植义齿的基托面积小,甚至口腔条件良好的患者可以做到无基托,患者感觉舒适。对于戴用常规活动义齿有困难者,特别是牙槽嵴吸收严重或者颌骨缺损的患者,种植义齿更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老年患者生理功能衰退,全身并发症逐渐增多,种植修复失败的风险也随之增大,对老年患者应该结合其全身和局部情况慎重选择种植修复,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