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成骨不全综合征
成骨不全综合征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osteogenesis imperfecta

中文别名 :成骨不全、先天性成骨不全病、迟缓性成骨不全症、Vrolik型成骨不全、脆骨综合征、Lobsteir脆症、青色巩膜症、蓝巩膜-脆骨-耳聋综合征、Lobstein综合征、Van der Hoeve综合征、Eddowes病、Durante病、Porak-Durante综合征、Spurway综合征、Hoeve-Dekleyn综合征、Adair-Dighton综合征

概述

成骨不全的先天型,不出现蓝色巩膜者,称做Vrolik综合征。为先天性遗传疾患,大多数以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所致。

病因学

多数学者认为遗传方式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隔代遗传亦有报道,但各种临床表现在家系内有表现度与外显率差异,先天性重型成骨不全常不重现于家族内,但可有迟发型本病的同胞。

Ⅰ型致病基因定位于17q21.31-q22.05(MIM:166200),病因为胶原基因各种点突变导致胶原成熟缺陷。例如α1键胶原基因COL1A1即胶原蛋白第178位氨基酸残基第1个碱基发生了C-T的单碱基替换,导致甘氨酸被半胱氨酸替换。第二个致病基因定位于7q22.1。

Ⅱ型致病基因定位于17q21.31-q22.1(MIM:120150)。这可能是一种致死性基因。胶原基因突变比Ⅰ型更复杂,主要涉及α1链胶原基因COL1A1和α2链胶原基因COL1A2上的甘氨酸密码子点突变或重排。例如COL1A1即α1链94位上的甘氨酸被半胱氨酸替代,导致了Ⅱ型成骨不全表型。

流行病学

成骨不全综合征患病率约为1/5000,是最常见AD遗传病。

发病机制

一种全身性结缔组织病。病因是胶原组织形成障碍,成骨细胞的活性受损,而导致骨骼、肌腱、韧带、筋膜、牙本质、巩膜、内耳等出现病理损害并引起相关症状。Ⅰ型为最常见类型,但症状相对较轻;Ⅱ型预后极差,多数死于宫内或生后不久死亡。

类型

成骨不全综合征分为四型,其中以Ⅰ、Ⅱ型常见(表1)。

表1 成骨不全综合征的遗传与临床特征

病理学

全身结缔组织病变,对心血管系统具有选择性,累及主动脉瓣叶和二尖瓣叶,主动脉有囊性中层坏死改变,瓣叶呈黏液瘤样变性及囊性缺陷。可造成主动脉瓣、二尖瓣的瓣叶有洞孔,断裂的腱索及气球样膨胀、裂缝和冗长的瓣叶。主动脉及瓣环可能扩张,可能出现Valsalva窦动脉瘤。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AKP增高,但也可正常。血磷正常,血钙1/3病例增高。X线示骨质普遍疏松,尤以四肢长管状骨与颅骨明显。椎体可见有双凹形改变。在骨折时,四肢长管状骨、肋骨与锁骨可有多处于不同时期骨折或骨痂,骨痂丰实处可呈球形(图1)。

图1 成骨不全综合征

a. 8岁女孩,为成骨不全Ⅰ型患儿。身材矮小,骨质疏松、发脆,生后反复发生骨折。前额宽而隆凸,眼距宽,蓝色巩膜。牙齿发育不良,牙畸形,进展性耳聋;b、c、d. X线显示在16~17月龄时发生的三处骨折,愈合后,骨皮质仍薄;e、f.成骨不全Ⅱ型,新生女婴,四肢短型侏儒。前额隆凸,囟门大。胎儿期即发生肋骨、四肢骨折,导致胸廓狭小、变形,四肢弯曲、缩短。蓝色巩膜;g. X线显示骨髂发育不良,长骨多发性骨折和骨折处愈后形成的骨痂

治疗

对病患儿无良好病因治疗。曾有用甲状腺提取物治疗,移植唾液腺、脑垂体,给予钙、镁、磷、大量维生素C、蛋白同化激素、氧化物。骨折愈合常无延迟。髓内针可促进其愈合及良好固定,但必须注意反复骨折引起的畸形。骨折畸形在青春期后自然减轻。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预防

应作产前诊断,进行优生干预,防止患病胎儿娩出。

作者
郑麟蕃;马莲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3版,978-7-117-11190-4
临床心血管综合征,第1版,978-7-117-23843-4
上一篇:软骨-外胚层发育不全 下一篇:骨瘤病肠息肉综合征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