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牙周组织损害
牙周组织损害
病因学

1.菌斑滞留,龈下菌斑中革兰氏阴性的厌氧菌种类和数量增多。

2.带环对牙龈的机械刺激。容易积存食物而不易清洁。

3.牙齿移动中出现的𬌗创伤。

4.正畸治疗中不适当的牙齿移动:健康的牙周组织由牙周膜和牙槽骨构成,牙齿在外力作用下,牙周膜产生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导致牙槽骨改建,牙齿发生移动。但是,骨改建过程并不能保证成骨量与破骨量完全一致,特别是不适当移动牙齿时,临床上会出现骨开窗、骨开裂等问题,致使牙根的一部分暴露于牙槽骨之外,进而导致牙龈退缩。有研究显示,天然骨开窗、骨开裂较多地发生在唇颊侧,因此扩弓治疗中过度唇向或颊向开展,或者给牙冠简单的内收力等情况下,有可能会使牙根移出唇颊侧牙槽骨之外。使用种植钉等绝对支抗手段整体内收切牙时,应该避免将牙根移出腭侧骨皮质。

过度倾斜和压低牙齿有可能使龈上菌斑移至龈下,导致牙周袋的形成和牙槽骨吸收。

好发部位

下颌前牙与上下颌后牙是好发部位。牙齿的邻面较唇(颊)面和舌面更易发生,程度也较重。拔牙部位发生附着丧失的可能性要高于其他部位。

患病情况

约半数以上的青少年患者在正畸治疗中会出现牙龈炎,成年人的患病率相对较低。在国外有关的临床调查中,约有10%的患者发生了牙周组织的破坏,表现为附着丧失。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防范措施

1.口腔健康教育

在正畸治疗中应重视对患者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正畸患者对于菌斑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口腔卫生不良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使患者掌握正确有效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口腔卫生保健

(1)菌斑的控制

控制菌斑是预防正畸治疗中釉质脱矿和牙周组织损害的最有效方法,及时清除牙面和矫治器上滞留的菌斑和食物残渣,就相当于消除了病因。早晚认真仔细地刷牙是清除菌斑的首要方法。

(2)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需要患者配合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减少对釉质的损伤。

(3)氟化物的局部使用

局部氟化物的使用可以防止釉质脱矿的发生,对已经发生者能阻止其继续发展,促进釉质的再矿化。正畸治疗中可以用含氟牙膏刷牙,并配合低浓度含氟溶液漱口。

(4)调整和规范一些正畸临床操作

①严格控制酸蚀的面积。②粘接托槽后应及时清理多余的粘接剂。③选择大小合适的带环,及时发现松动的带环,重新粘接。④改变一些正畸临床的治疗方法:例如,尽可能使用唇弓的末端结扎或末端回弯来控制牙弓长度;在直丝弓矫治技术中尽可能采用滑动法来关闭间隙。⑤正畸治疗中不要过度地唇颊向开展牙齿,对于成年患者的扩弓治疗更要慎重。⑥对于已经患有牙周疾病的患者,尽可能使用可以直接粘接的颊面管,避免使用过大的矫治力,尽可能减少矫正中出现的𬌗创伤。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22975-3
上一篇:牙釉质脱矿 下一篇:牙根吸收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