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前牙深覆盖
前牙深覆盖
作者
胡炜
概述

前牙深覆盖是一种常见的错𬌗畸形,表现为上下颌(牙弓)矢状关系不调,其患病率仅次于牙列拥挤。此类畸形的磨牙关系多为远中𬌗,并常伴有前牙深覆𬌗,是典型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𬌗。另外,上前牙唇向错位、下前牙舌向错位或者下前牙先天缺失的安氏Ⅰ类错𬌗也会出现前牙深覆盖。此类错𬌗畸形影响面部美观,严重者还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患者要求矫治的愿望较为强烈。

病因学

造成前牙深覆盖的原因是上下颌(牙弓)矢状关系不调:即上颌前突伴下颌正常,上颌正常伴下颌后缩,上颌前突伴下颌后缩。临床上前牙深覆盖患者以下颌后缩畸形为主。上下颌骨关系不调受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是主导。

(一)遗传因素

严重的骨骼畸形导致的前牙深覆盖往往是下颌发育过小或上颌发育过大,这些均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前牙深覆盖患者的上下颌牙量常出现比例失调,表现为上颌牙量偏大。恒牙萌出顺序的异常也受到遗传因素的调控,例如上第一恒磨牙早于下第一恒磨牙萌出,或者上第二恒磨牙早于下第二恒磨牙或上尖牙萌出,均有可能造成远中错𬌗和前牙深覆盖。此外,上前牙区额外牙、下切牙先天缺失也可导致前牙深覆盖。这些牙齿大小、数目异常所造成的错𬌗受遗传控制。

(二)环境因素

1.局部因素

一些口腔不良习惯如长期吮拇、咬下唇等可造成上前牙唇倾、下前牙舌倾、拥挤,前牙深覆盖;继发的覆盖下唇习惯可加重畸形的发展。上乳磨牙尤其是第二乳磨牙的邻面大面积龋损或早失,会出现上第一恒磨牙前移,导致磨牙远中关系。此外,下唇局部的瘢痕组织压迫下前牙舌倾,出现前牙深覆盖,严重者还会造成下颌后缩畸形。

2.全身因素

鼻咽部疾患例如慢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造成上气道狭窄而以口呼吸代之,逐渐形成口呼吸习惯。口呼吸时,头部上仰,下颌连同舌下垂、后退,久之形成下颌后缩畸形;由于上前牙唇侧和上后牙腭侧失去正常压力,而两侧颊肌被拉长压迫上牙弓,可形成上牙弓狭窄、前突、腭盖高拱。最终表现出前牙深覆盖、磨牙关系远中。全身疾病如钙磷代谢障碍、佝偻病等,肌肉及韧带张力弱,引起上牙弓狭窄、上前牙前突和远中𬌗关系。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矫治方法

(一)早期矫治

早期矫治一般在替牙后期开始,多采用矫形力矫治器或功能矫治器对颌骨畸形进行生长改良。

1.去除病因

破除各种口腔不良习惯,治疗鼻咽部疾患等。

2.及时处理替牙期出现的问题

(1)拔除上前牙区域的额外牙。

(2)及时治疗乳牙龋病。

(3)第二乳磨牙早失后及时安装间隙保持器。

(4)若上颌第一恒磨牙已经前移,可用口外唇弓推磨牙向后矫正磨牙远中关系,恢复前磨牙的萌出间隙。

(5)当上牙弓宽度轻中度不足时,可使用活动或固定扩弓矫治器扩弓。当上颌牙弓严重狭窄时,可以采用腭中缝开展增加上牙弓宽度。

3.生长改良治疗

对于存在上下颌骨关系不调的功能性或骨性前牙深覆盖患者可以进行生长改良治疗。最佳治疗时间在青春生长迸发期开始时,即生长发育高峰期曲线的上升阶段。不过,颌骨的生长改良是有限度的,大多数有颌间关系不调的此类错𬌗需要在恒牙期进行二期综合性矫治。

(1)充分利用下颌向前生长的潜力

从替牙期到恒牙期,下颌骨经历了快速生长期,在此期间下颌的总长度(Ar-pg)和下颌相对于颅底的突度(SNB角)均有明显的增大。前牙深覆盖多由下颌后缩造成,因此利用儿童快速生长发育期下颌骨的向前生长是矫正前牙深覆盖、远中磨牙关系和增进面部和谐与平衡的有效方法。此阶段可采用功能矫治器(如肌激动器、双𬌗垫矫治器等),使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Ⅰ类,减小前牙深覆盖和深覆𬌗,以利于二期治疗。这种方法对于下颌平面角较小的低角病例特别适合。不过在使用功能性矫治器的治疗中后部牙槽高度增加、下颌平面角增大的情况常常发生。因此,对以下颌后缩为主、下颌平面角较大的Ⅱ类高角病例,临床上常常将高位牵引口外唇弓与带有上后牙𬌗垫的肌激动器联合使用。

(2)远中移动上颌与控制上颌向前生长

由于大多数前牙深覆盖病例的上颌位置相对正常,真正的上颌前突并不多见。而且,即使使用口外唇弓远中移动上颌,上颌突度(SNA角)的减小也极其有限。因此,正畸临床上将上颌骨远中移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很小。真正的骨骼畸形需要采用外科手术。

控制上颌向前的发育却可以做到。对于有上颌前突或前突倾向的病例,在生长发育早期使用口外唇弓,限制上颌向前生长,与此同时,下颌能向前发育追上上颌,最终建立正常的上下颌矢状关系。同时口外唇弓有推上牙弓整体后移或推上颌磨牙向后的作用,这也有利于改善磨牙远中关系。

在使用口外唇弓对上颌骨或上牙弓施加矫形力的时候,需要注意由于施加牵引力的方向不同会对上颌后部牙槽高度有所改变。颈牵引,即低位牵引有使上颌后部牙-牙槽高度增加的作用,下颌有向后向下旋转、下颌平面角增大的趋势,这对低角病例的治疗有利。高位牵引有使后部牙-牙槽高度减小的趋势,能减少正畸治疗中上后牙垂直向高度的增加,这对高角病例的治疗有利。因此,高角病例使用高位牵引,低角病例使用颈牵引,面高协调者使用水平牵引。

(二)综合性矫治

综合性矫治一般在恒牙期开始(第二恒磨牙萌出建𬌗后)。除了单纯牙性畸形外,多数前牙深覆盖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颌骨及颅面关系不调。轻度或中度骨骼关系不调时,正畸治疗常常需要减数拔牙,在间隙关闭过程中,通过上下牙齿、前后牙齿的不同移动,代偿或掩饰颌骨的发育异常。对于尚处于青春生长迸发期前或刚刚开始的部分患者,可以抓紧时机,使用矫形力进行生长控制。恒牙列完全建𬌗之后,虽然下颌的生长已接近完成,但仍保留一定的生长潜力,下颌长度与相对于颅底的突度仍有小量的增大,这是恒牙早期病例的治疗中可以利用的。严重的骨骼异常需要在成年之后行正颌外科矫正。

1.牙性错𬌗

此类患者多数是由于上颌磨牙前移所致。前牙深覆盖较轻,上牙列有轻度或中度拥挤,上前牙直立或稍唇倾,下牙列基本正常。面型为骨性Ⅰ类,有时下颌稍显后缩。对于这种错𬌗多数采用不拔牙矫治,推上磨牙向远中的方法,缓解前牙拥挤,矫治Ⅱ类磨牙关系。

矫治的最佳时机应该在第二恒磨牙未萌前,此时向远中移动上颌第一恒磨牙,每侧可以得到2~4mm的间隙。如果矫治时第二恒磨牙已萌出,而且其远中的骨量足够上磨牙后移,只要患者配合,也能使用口外力推磨牙向远中。这时如果患者上颌有第三恒磨牙,且牙冠发育良好牙胚位置正常,也可以考虑拔除上颌第二恒磨牙,以利于推第一恒磨牙向远中,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推磨牙向远中可以采用口外唇弓、口内固定矫治器或两者兼用,种植体支抗配合固定矫治器。

(1)口外唇弓

内弓的前部应离开切牙2~3mm,使用口外唇弓推上颌磨牙向远中时,每侧牵引力为200~300g,每天戴用10~14小时,并且应根据患者的面部垂直发育调整牵引力的方向。

(2)口内矫治器

目前经常使用的是“摆”式矫治器,其后移磨牙的弹簧曲由β钛丝制成,并用改良的Nance弓增加支抗。一般不需要使用口外唇弓。此外也可以使用改良Nance弓和螺旋推簧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由于该方法使用上颌前磨牙和前牙以及硬腭前部为支抗,因此在推上磨牙向远中的同时会导致支抗牙的前移。此外,该方法还会导致上后牙伸长,因此不适合于前牙覆𬌗较浅的病例。

由下前牙先天缺失造成的前牙深覆盖,上颌牙弓多正常,下颌牙弓前部发育不足。可采用固定矫治器开展缺失的下前牙,改善前牙覆盖,日后修复牙列缺损。

(3)种植体支抗

使用种植体支抗配合固定矫治器远中移动上牙列有两种方式。其一,在上颌双侧颧牙槽嵴植入种植支抗钉,利用种植体支抗整体远中移动上牙列,改善磨牙远中关系,减小前牙覆盖。其二,先在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植入种植支抗钉,使用间接支抗稳定上颌前磨牙,同时利用螺旋推簧推上颌磨牙向远中。当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到位后,在上颌第一和第二磨牙之间再次植入种植支抗钉,利用种植体支抗远中移动上颌前磨牙和上前牙,此时还需要拆除在上颌第一磨牙与第二前磨牙之间的种植支抗钉。

2.骨性错𬌗

(1)正畸治疗

这类错𬌗治疗的目标是:①解除可能存在的牙列拥挤,排齐牙列;②减小前牙的深覆盖;③减小前牙的深覆𬌗;④矫正磨牙远中关系。为达到这一矫治目标,需要拔牙提供间隙。常用的拔牙模式是减数拔除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对于生长发育潜力较大的患者,也可考虑减数上下颌第一前磨牙。需要注意的是,患者的磨牙远中关系越严重,前牙覆盖越大,下颌越后缩,减数的选择应为上颌第一前磨牙和下颌第二前磨牙。

上牙弓拔牙间隙主要用于前牙后移、减小覆盖;下牙弓拔牙间隙主要用于后牙前移、矫正磨牙关系。

正畸治疗过程:恒牙期拔除4颗前磨牙的前牙深覆盖患者多采用固定矫治器治疗。矫治过程分为三个阶段:①排齐和整平牙弓;②关闭拔牙间隙,矫正前牙深覆盖与远中磨牙关系;③𬌗关系的精细调整。上述三个阶段治疗中第二阶段为整个矫治过程的重点,以直丝弓矫治器为例简介如下:

1)排齐上下前牙:

颌内牵引远中移动上尖牙,使上下尖牙成为中性关系。如果希望上前牙最大限度的内收,此时可配合使用口外唇弓或在上后牙植入种植支抗钉,以加强上磨牙支抗。下颌尖牙一般不需要单独向远中移动。

2)内收切牙、减小覆盖:

内收上前牙是矫正前牙深覆盖的主要方法,此阶段应当使用方丝,多采用滑动法内收上前牙。应注意对上切牙进行转矩移动,在内收的同时进行根舌向/冠唇向控制。若使用圆丝,上切牙的移动将为倾斜移动,间隙关闭后上切牙将会过于直立,甚至舌向倾斜,这不仅影响切牙的功能、美观,而且会造成磨牙远中关系不能完全矫正。

上前牙内收时,由于“钟摆效应”,前牙的覆𬌗将会加深,使原本在第一阶段得以控制或矫正的深覆𬌗重新出现。为此,需使用摇椅弓丝,在内收的同时,继续整平牙列。

内收上前牙时也应当进行支抗控制,对于需要较多后移上切牙的病例,可以同时使用Ⅱ类颌间牵引,并配合口外唇弓,或使用种植体支抗协助内收上前牙。

3)磨牙关系矫正:

在内收切牙时常常配合使用Ⅱ类颌间牵引,起到保护上磨牙支抗,消耗下磨牙支抗的作用,有利于磨牙关系的矫正。治疗中若使用口外唇弓或种植体支抗,上磨牙的前移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此时不一定需要使用Ⅱ类颌间牵引。通过这些共同作用,使前后牙段发生不同比例的近远中移动,最终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关系,磨牙建立中性𬌗。

应当指出的是,磨牙关系中性是正畸治疗追求的目标,但并非每一个患者能够达到,特别是年龄较大的患者。例如,当上牙弓前突而下牙弓基本正常时,可以仅拔除两个上颌第一前磨牙,内收上前牙减小覆盖,使尖牙达到Ⅰ类关系,而磨牙为完全远中关系,仍可以得到良好的形态和功能。

(2)正畸配合正颌手术治疗

成人患者严重的上颌前突和(或)下颌后缩畸形可进行正颌外科手术治疗。术前多需要拔除下颌第一前磨牙,解除下前牙过度唇倾,进一步增大前牙覆盖。上牙列是否需要拔牙应根据上颌(牙弓)突度和牙列拥挤程度而定。上颌拔牙后仅需要将上牙列排齐即可。拔牙间隙为正颌手术移动上颌前部骨骼预留。上颌作Le FortⅠ型截骨术或上颌前部截骨术,调整上颌骨和上牙弓的形状和位置。下颌作升支矢状劈开截骨术,使下颌前调至正确的位置。通过上、下颌截骨后的调位,可使前、后牙建立正常关系,并协调牙颌面关系,极大地改进口腔功能和颜面美观。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22975-3
上一篇:𬌗𬌗" href="/appdisease/toPcDetail?sessionId=&knowledgeLibPrefix=disease&id=30429">前牙反𬌗𬌗 下一篇:双牙弓前突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