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颞下颌关节内强直
颞下颌关节内强直
作者
张震康;马绪臣;傅民魁;王毓英;徐樱华;吴奇光
病因学

关节内强直的高发年龄是儿童和青少年。关节创伤是主要原因,约占85%。受伤方式以颏部受力对冲关节最多见,轻者造成关节挫伤,重者造成髁突骨折,临床以后者为多。在髁突骨折类型中,矢状骨折和粉碎性骨折是最容易继发关节强直的两种骨折类型,两者的共同损伤特点是关节面受到破坏和关节盘发生移位。关节感染是次位原因。局部感染多源自化脓性中耳炎,由于解剖上,中耳与颞下颌关节相邻,在儿童,岩鼓裂处只有薄层软组织隔开,中耳炎的脓液可直接扩散到关节,引起关节内感染。也可源自血源性感染,如脓毒血症、败血症等所致的血源性化脓性关节炎。其他原因还见于产钳损伤、强直性脊柱炎、骨化性肌炎、类风湿关节炎等。

病理学

关节内强直的病理演变是一个连续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关节内血肿机化,形成致密的瘢痕样纤维增生,此时称为纤维性强直;纤维组织长入骨髓腔或骨裂隙,从骨断面上生出骨突起长入纤维组织,两者均伴随新生软骨出现,在强直组织内经常会见到死骨,周围软骨形成十分活跃,此时称为纤维骨性强直。随着纤维软骨逐渐骨化,在上下骨断面间形成骨桥,并逐步扩展和钙化,便形成骨性强直。骨性强直可以极其缓慢地不断扩大,乃至波及下颌切迹、颧弓和颅底,形成关节区的完全骨融合。关于创伤性关节强直的发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强直骨组织活性低,但持续,是其生物学特点。从临床上看,关节盘移位失去了阻挡强直骨桥形成的屏障,是关节强直形成的关键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X线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关节内强直都必须采用外科手术。在施行手术前,必须有正确的诊断。首先要确定是关节内强直或关节外强直;确定强直的性质是纤维性还是骨性;病变是单侧还是双侧以及病变的部位和范围,方能制订正确的手术计划。手术时应注意不能将患侧搞错。手术采用全麻管理,为了防止舌后坠发生窒息,术后在患者完全清醒后才可拔去气管插管。如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术前应作多导睡眠图仪检查。了解全身情况并请呼吸科专家会诊,作好术前、术后准备,方能手术。

治疗关节内强直的手术分两种:一种是关节松解术,适用于纤维性强直。第二种是关节成形术。部分关节成形术适用于CT表现的部分骨性强直,去除外侧强直骨球,保留内侧假关节;全关节成形术适用于全关节骨性强直,需要切除整个关节和骨球,并进行关节重建。

关节松解术的手术原则是,彻底清除关节内的纤维组织,摘除残余骨折片,在关节前内侧找到移位的关节盘,予以复位和缝合固定,此对于预防关节强直的复发至关重要。

关节成形术的手术原则如下:

1.关节切除的部位和范围

经耳屏前切口入路,显露关节和强直骨球。部分关节切除时,截骨范围一般在髁颈上,向颅底部分采用磨削的方式由下向上渐进式去除骨球至颅底下3~5mm处。去除外侧骨球后,探查内侧假关节的形成和关节盘的存在,尽量予以保留。对于全关节骨性强直,截骨范围应为全关节,下方截骨线一般在下颌切迹和下颌孔之间,由于骨球较大,可以采取分块切除的方法。位于颞下凹的关节深区的病变应予以彻底去除,此对于防止强直复发非常重要。深区操作时容易损伤上颌动脉和翼静脉丛引起出血,前者需结扎止血,后者可填塞止血。截骨后,即刻检查张口度,术中至少应实现35mm以上的张口度。如有困难,需切除过长的喙突。

2.截骨间隙的处理

强直截骨区至少要形成10mm的间隙,以防止截骨断面重新愈着和强直复发。适当修整下颌升支断面,去除升支内侧增生的骨质和膨大的骨断面,使之形成一个截面较小的圆形骨突,以便与上关节面形成点与面的接触,这样有利于下颌运动,也可减少再次骨性愈着的机会。

切除强直骨球后需探查关节盘的存在,并予以复位。复位的关节盘是最好关节间充物,可以有效防止强直复发。如果关节盘不存在或不能复位,可以在截骨间隙内插入其他组织或者代用品,以消除去骨后的死腔,间隔分离骨断面防止重新愈合。插入的组织较为常用的有:带蒂颞肌筋膜瓣、游离大腿阔筋膜、游离真皮脂肪等。

3.关节重建

全关节切除截骨范围较大,明显缩短了下颌支的高度,术后可能导致开𬌗,双侧强直的患者尤其如此,因此需要重建髁突。重建髁突的方法有多种:儿童多采用带软骨头的软骨移植,也有人应用跖骨或胸锁关节移植,据认为可起到取代已失去的髁突生长中心的作用;成人患者可以采用喙突移植,但容易发生吸收或强直复发。近年来,临床多采用升支截骨垂直骨牵引的方法重建髁突,虽然也有吸收,但效果较为稳定。对于复发的强直,可以采用人工全关节或人工髁突置换。

4.手术年龄问题

儿童期患病的关节内强直,有的主张早期进行,以便尽早恢复咀嚼功能以利下颌及面部的发育;有的主张在12~15岁以后手术,因为儿童成骨作用旺盛,手术后又难以坚持开口练习,术后容易复发;一旦复发不但影响下颌支的发育,也给第二次手术增加了困难。对于关节强直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儿童则应及早手术。

5.关节内强直

伴小颌畸形的处理关节强直患者,由于下颌骨生长发育障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颌后移,形成小颌畸形,尤其双侧强直更为明显。小颌畸形患者多伴咽腔缩小,致睡眠后舌后坠即发生明显鼾声,严重的常常伴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此,最近主张在作关节强直手术的同时,将健侧下颌支也行水平截开,将整个下颌前推,固定于前位。必要时还应同时行颏部水平截骨术,将颏部骨块前移。总之,在行关节成形术同时矫正小颌畸形不但有利于扩大咽腔,改善呼吸,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下颌后移的面容畸形,也有利于改善因长期慢性缺氧造成的心肺功能障碍和儿童全身发育不良。

预防复发

无论何种类型的颞下颌关节强直,术后的复发问题一直尚未完全解决。一般资料说明其复发率约在20%。导致复发的因素很多,目前的看法也不完全一致。

1.年龄因素

一般资料表明儿童期手术者比成人期的复发率高。说明儿童成骨作用旺盛,手术后难以坚持开口练习,容易复发。但是有的学者认为,早期手术,只要注意手术操作,消除复发的有关因素,特别是选择好插入物,可以减少复发。

2.切骨的多少

切骨不够,两断端又重新愈合造成复发。切骨时应使下颌支从浅面到深面保持一样宽度,避免外宽内窄呈楔状的截骨后间隙,否则下颌支内侧部分又重新愈合造成复发。截骨后两断面应修整成点面接触也有利于防止复发。

3.插入物的放置

从国内外资料来看,假关节间隙内填入各种组织或代用品比不填入者复发率低。

4.骨膜对复发的作用

假关节成形术后,可刺激骨膜下的成骨细胞使之活跃,容易形成新骨导致复发。因此,有人主张术中切断或尽可能切除内侧骨膜,以防止复发。但操作困难易损伤翼静脉丛引起出血,术后血肿更易造成复发。故对此点仍有争议。

5.手术操作原因

手术中尽量减少创伤、有效止血,减少死腔、术后良好的包扎和预防感染等对减少复发也很重要。

6.术后开口练习

多数学者强调术后开口练习有助于防止复发。一般术后7~10天即可开始练习(行植骨或下颌前移术者应延至2周以后)。根据开口度的不同,采用适当厚度的楔形硬橡皮块或阶梯形木块作开口器。开口练习时,将比较窄的一端置于磨牙区,逐渐增加塞入的厚度,使开口度逐渐增大。开口练习时应注意,开口器是放在两侧磨牙区,且应左右交替练习,以防关系紊乱。也可制作特殊开口器,这种开口器具有自动和被动两种力量相结合的练习作用。开口练习时间至少应在6个月以上。一般术后1~2个月内应日夜使用开口器,以后可改为白天练习。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22975-3
下一篇:颞下颌关节外强直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