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yperfunction of lateralpterygoid muscle
属咀嚼肌紊乱疾病类,为关节外疾患,关节的结构及组织未发生病变。主要机制是翼外肌下头在最大开口位时继续收缩,将髁突及关节盘强拉过关节结节所致,曾被称为弹响关节或关节半脱位。
颞下颌关节由颞骨的下颌关节窝、下颌骨的髁状突及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及关节韧带所组成(图1)。

图1 正常颞下颌关节解剖
髁状突由骨松质组成,表面覆盖一薄层骨皮质。内侧骨松质的骨小梁自髁状突颈部呈放射状排列,初起为斜向,近皮质骨处则与之垂直。髁颈上部前方有一小凹陷,称为翼肌窝,为翼外肌的附着处。关节盘的前方有翼外肌上头肌腱附着。关节盘前部有两个附着区:即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颞前附着起自关节盘上方前缘,止于关节结节前斜面。下颌前附着起于关节盘下方前缘,止于髁状突前斜面。在颞前附着和下颌前附着之间为翼外肌上头之肌腱,此两附着与翼外肌上头肌腱和关节囊融合在一起,又被称为关节盘的前伸部。多数学者认为:关节盘双板区上层的粗大弹力纤维与翼外肌上头是一对维持关节盘和髁状突在静止和运动状态中正常关系的平衡装置,一旦翼外肌功能紊乱或双板区弹力纤维松脱,破坏了这种力量的平衡,都会造成关节盘的移位。
下颌运动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于有关肌肉产生的。下颌运动虽然复杂,但主要可归纳为三种基本功能运动;即开闭运动、侧向运动和前后运动。这些基本运动是通过髁状突的转动和滑动运动完成的。这三种基本功能运动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综合运动。下颌的每一个运动都必须有肌肉的参与。促使关节运动的肌肉有升颌和降颌两大肌群。由于运动方式的不同,各肌肉之间有互相协助的,又有彼此对抗的;有主固定的,有管运动的;有收缩的,有弛张的。颞下颌关节通过各肌肉配合和精细的协调来执行各种各样的下颌运动。
一、下颌的开闭运动
下颌的开闭运动即下颌的升降运动,张口运动是髁状突旋转与滑行的混合运动。正常情况下,关节两侧运动是对称的,开口型呈“↓”。参与开颌的肌肉有翼外肌、二腹肌、下颌舌骨肌及颏舌骨肌等降颌肌群。其中翼外肌(下头)在开口时是起动肌,继之,舌骨下肌群收缩,以固定舌骨,而舌骨上肌群(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收缩,下降下颌骨,再加以下颌骨的重力作用而产生开口运动。
小开颌运动时,当下颌下降在1.5~2cm范围内时,髁状突仅作转动运动,运动发生在关节下腔,运动轴心在髁状突的内外径横轴,属铰链运动,其活动仅发生在关节下腔,而关节盘基本不动。
大开颌运动时,当下颌下降达2cm以上时,髁状突不仅有转动运动,同时还有滑动运动,此时,髁状突带动关节盘协调地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滑动,滑动运动发生在关节上腔,而滑动运动的轴心则在下颌孔附近,下颌约依小舌附近处为中心而旋转。因此,大开颌运动是转动和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活动即发生在下腔又发生在上腔,并且有两个运动轴心。当髁状突向前下方滑动时,关节盘也随之明显地向前移动。在正常情况下,髁状突可滑动到关节结节的前下方或稍前方,关节盘的中间带夹在关节结节顶和髁状突之间,此时,关节盘后附着(双板区)的弹力纤维可被拉长7~10mm左右。
在正常情况下,当髁状突滑动到关节结节前下方时,关节各韧带都处于紧张状态,以限制髁突的过度活动。在生理范围内的最大开颌运动时:如在打哈欠时的下颌运动,髁状突下降到最大限度处,即达关节结节的前缘或更前些,髁状突即停止滑行,而单纯转动,使口张至最大限度为止。
闭颌运动时,即下颌的上升运动,是循开颌运动原轨迹做相反方向的运动,此时降颌肌群松弛,而升颌肌群颞肌、咬肌、翼内肌紧张,同时收缩,牵引下颌向后上方运动,使牙弓和髁状突返回正中颌位置,如图2所示。
临床上因各种原因常发生髁状突的过度向前移动,超出正常生理范围,如当翼外肌功能亢进时就可产生对髁状突长期过度牵拉,甚而导致关节半脱位。
二、下颌的前后运动
下颌的前伸运动,是两侧对称性运动,如颌关系正常,前伸时,下颌向前而不偏斜。前伸运动时先由双侧翼外肌同时收缩,牵引髁状突与关节盘沿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方滑行。其滑行轨迹不仅取决于关节结节后斜面之斜度,也取决于覆盖、覆颌关系;

图2 正常开闭颌运动中的盘髁关系
注:1.闭合位时关节盘后带后缘正位于髁状突横嵴上方;2.开颌运动时关节盘与髁状突协调运动;3、4.大开颌运动时关节盘中间带位于髁突及关节结节后斜面之间。
如前牙为深覆颌,下颌前伸时首先要做小开颌运动,以解除闭锁障碍,然后才能前伸到最大限度,在此过程中,髁状突先是转动,然后进行滑行运动,这时的前伸运动属转动和滑动相结合的混合运动。如前牙为对刃颌或开颌,下颌前伸运动就是单纯的髁状突的滑动。
下颌的后退运动是循前伸运动轨迹做相反方向运动,使下颌回到正中颌位,髁状突又回到关节窝的后位。这一运动由颞肌及二腹肌和其他升颌肌群所完成。
三、下颌的侧向运动
侧向运动是由两侧髁状突的不对称运动完成的。当一侧髁状突滑动时,而另一侧则作转动运动。例如当下颌向右侧运动时,先由两侧翼外肌轻度收缩,使下颌稍向前移,以解除正中颌的闭锁,然后左侧翼外肌收缩,使左侧髁状突循关节结节后斜面向前、下、内滑行;同时右侧髁状突以转动为主,于是下颌循前、右、下方向向右侧运动。从右侧返回正中颌时,主要由左侧颞肌收缩,使左侧髁状突循原路回到关节窝的正中关系位。当翼外肌功能遭到破坏时,下颌常不能作侧方运动。
由于颞下颌关节是左右联动关节,是由马蹄形的下颌骨把左右两侧关节联接成一个整体,因而,不存在单侧关节的活动不伴有另一侧关节活动的下颌运动。所以在临床上,当发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时常常是使双侧关节受累。单侧的关节疾患迟早会引起对侧关节的病变。
颞下颌关节的解剖结构与功能与颌、咬合关系密切相关,咀嚼运动是在颞下颌关节和颌两者协同作用下进行的。咬合关系紊乱,如深覆颌,多数后牙缺失,磨牙颌面的过度磨损,造成颌间垂直距离降低者均可导致髁状突在关节窝内位置的改变,发生后退,或关节盘前移,引起关节内的结构紊乱,导致关节紊乱病的发生。
关节造影后动态X线录像观察表明,此类患者髁突向前运动过度,一般均明显超过关节结节,并撞击关节盘前带发生弹响。
应该遵循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治疗程序和治疗原则。此处主要叙述罹患部位的治疗措施。
主要是调整翼外肌功能。可用1%普鲁卡因5m l作翼外肌封闭。每日1次,5~7次为1疗程。每次封闭的量和间隔时间可根据开口度、弹响程度和消失情况来调整。如用5ml封闭后开口度未减小、弹响未消失则可加大量7~8ml,甚至1日2次;如封闭后出现开口度过小,则可酌情减量或隔日封闭。如封闭后出现疼痛,则应选用2%普鲁卡因封闭或待疼痛消除后再封闭,否则由于针刺创伤及疼痛可致翼外肌痉挛。为了巩固治疗效果应配合肌训练。
健康教育属于心理治疗的范畴,也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治疗之一,应该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患者进行。包括:①通俗的讲解颞下颌关节的解剖和生理运动,使患者理解发病原因和发病机制。这种解剖生理知识是患者自我治疗所必需的。②解说本病的性质,以解除患者的焦虑、恐慌等情绪。这些精神因素如不解除,将进一步加重肌肉和关节症状。在解释关节症状时,应以患者能理解的名词作比喻,如翼外肌痉挛,可形容为“抽筋”。③告诉本病的预后一般都是良好的有助于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④解释精神因素,情绪紧张与关节症状的关系,使患者自己去找出发病的精神因素,从而消除不良的精神因素。在询问病史时,如果简单的询问发病期有无人事纠纷,工作纠纷或家庭纠纷等情况,患者通常是不会告诉的。但如果医生清楚地讲解精神因素如何致病,实际上已起到治疗的作用。⑤治疗教育中也包括医生启发患者对自己疾病提出疑问,然后给以解释。
同时患者平时应注意关节区保暖,每天洗脸时局部热敷,谨防吃过硬或大团块食物,谨防用切牙啃咬大块食物,打哈欠时控制过大开口等也是自我预防、治疗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