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唾液腺创伤与涎瘘
唾液腺创伤与涎瘘
作者
俞光岩;吴奇光;邹兆菊
概述

唾液腺创伤最常发生于腮腺,下颌下腺及舌下腺由于下颌体的保护罕见受到创伤。

涎瘘(salivary fistula)为涎液自唾液腺异常开口溢出。腺体及其导管均可发生瘘,前者为涎液直接自腺体外溢,称为腺瘘;后者为涎液自导管口溢出,称为管瘘。

病因学

管瘘可为先天发生。因为腮腺及其主导管位于皮下,咬肌浅面,极易为不熟悉局部解剖者所误伤。故腺瘘及绝大多数管瘘为颜面腮腺咬肌区的裂伤或不正确手术切口,纵向切口过深或感染造成。腮腺外科手术后也可继发涎瘘,但都为腺体部位的腺瘘。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X线表现

唾液腺造影是检查涎瘘有价值的方法,不仅可以决定涎瘘的性质、部位,并可检查腺体是否有继发感染及感染的程度。

如罹患腺体导管口未萎缩,造影剂可自导管注入。造影剂用油溶性剂较好,利用其黏稠性不易外溢,在瘘口处自外稍加压,以免造影剂外溢,使之进入后部导管系统中。如涎瘘形成日久,口内自然导管口常萎缩,造影时针头不能进入,则只能自瘘口注入造影剂;在自然导管口置一阻射X线的标记,判定自然导管口至瘘口的距离。

造影片上导管系统完好,只是腺体某处有造影剂外溢,则可诊断为腺瘘(图1)。如为管瘘则可见主导管上瘘口处有造影剂外溢,在其后方可见导管扩张不整,为瘘口处狭窄及继发感染所致(图2)。检查时尚须注意瘘口离腺门的远近,以便决定手术治疗方案。

图1 腮腺腺瘘 (腮腺造影侧位片)

造影剂自腺体外溢 (↑)

图2 腮腺管瘘 (腮腺造影侧位片)

上部“↑”所示导管狭窄中断;下部“↑”所示造影剂外溢

治疗

新鲜创伤的处理:应找出唾液腺导管两断端予以吻合,在缝合导管壁前可从口内导管口插入塑料管而后缝合导管壁,并将其留置导管内10~14天。留置导管的目的是防止术后水肿所致的导管阻塞,也有助于防止吻合部的瘢痕狭窄。吻合术后可服用阿托品数天,腮腺局部加压以减少分泌,利于吻合处愈合。塑料管移除后,宜反复按摩腺体,刺激唾液分泌,理疗等,以维持导管通畅。若导管创伤缺损较多,只能将导管结扎,腺体加压包扎令腺体萎缩。

涎瘘的处理:腮腺管瘘如接近口腔,可行手术变外瘘为内瘘,即将近腺端的管口移植于口腔黏膜使唾液引流入口腔。如导管有缺损,可利用口腔黏膜行导管再造术。吻合有困难,则将腮腺导管结扎,压迫包扎腮腺令其萎缩。陈旧性腺体瘘者可用电凝固器烧灼瘘道及瘘口,破坏上皮,加压包扎,同时用副交感神经抑制剂阿托品,限制唾液分泌,避免进食酸性或刺激性食物,大多可以愈合。如果失败,则需行瘘道封闭术。若腺体有慢性炎症,其他手术方法失败,则可考虑作腮腺切除术。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978-7-117-22975-3
上一篇:涎石病及下颌下腺炎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