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涎石病及下颌下腺炎
涎石病及下颌下腺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sialolithiasis

概述

涎石病(sialolithiasis)是涎石发生于唾液腺导管中或腺体内,而引起的系列病变。Levy等 (1962)统计180例涎石症患者,下颌下腺占80%,腮腺占19%,舌下腺占1%;崔跃庭(1989)统计55例,下颌下腺占89%,腮腺占11%,无1例发生在舌下腺。

涎石发生于小唾液腺导管中或口内唾液腺者甚少,这些涎石大多位于颊黏膜,少数位于唇部。

病因、病理

涎石常发生于下颌下腺导管的原因,是下颌下腺分泌液较黏稠,且导管长,行程不规则。涎石形成的原因目前还不很清楚,但多数认为是由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异物或细菌分解产物为核心,钙盐沉着于核心周围而形成的。涎石病患者,若身体其他器官也同时发生结石,可能与全身代谢有关。

肉眼见涎石为淡黄色,圆形、卵圆形或长柱形,单个或多个,一般大小为0.1~2cm,有的坚硬,有的如泥沙状。剖面呈层状,中央有一个或数个核心。

光镜下见涎石所在部位的导管有不同程度的扩张,上皮可形成糜烂或溃疡,或出现鳞状化生,导管周围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扫描电镜见涎石表面有微生物,结石核心为均质性,呈层板状结构,涎石表面有大大小小膨隆的球状颗粒,为丝状微生物堆积,成网格状。电镜显示结石中有板状的微晶结构,微晶长约50~150nm,与牙齿组织中的磷灰石相似。

涎石的化学成分为无机物,其中以磷酸钙含量最多,碳酸钙次之,并有少量钾、钠、氯、镁等盐类。有机物约占5%,为黏多糖及胆固醇等。

下颌下腺炎时,镜下见腺泡减少以至消失,腺导管增生,腺管扩张,腺管内充满炎症细胞,有时腺导管上皮可呈鳞状化生。腺管周围及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腺组织内有纤维修复。有时在腺导管周围有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环绕增生,有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X线表现

阳性涎石用平片检查。下颌下腺导管前部者用下颌横断 𬌗 𬌗片,以能显示舌的影像为条件;导管后部者用下颌下腺侧位片;下颌下腺下、上斜位片适用于绕过颌舌骨肌后缘导管内的涎石 (图1)。腮腺涎石可用腮腺后前位检查,嘱患者口内鼓气,使颊部外鼓影像对比更好,如涎石密度低于软组织者,则易为颊部软组织后前影像所遮盖,故临床多喜用口内置片检查,将胶片剪成略呈三角形,置于口内颊部,胶片尖端处于颊垫尖处,X线自口外颊部以软组织条件垂直投照。

图1 下颌下腺导管阳性涎石

1.下颌下腺导管涎石 (下颌横断 𬌗 𬌗片)涎石为卵圆形,可见呈层状钙化2.下颌下腺导管涎石 (下颌下腺侧位)位于下颌下缘的下方3.下颌下腺绕过颌舌骨肌后缘导管内涎石(↑)(下颌下腺下、上斜位片)

X线检查对涎石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因其不仅可以显示涎石的有无及其存在部位,同时亦可显示涎石的数目及大小。

钙化程度高的涎石 (阳性涎石)可显示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密度高、大小不等的影像,有的可见其中有密度低的核心或高钙化点,其周围钙化呈层状。

钙化程度差的涎石(阴性涎石)在平片上难以显示,可用唾液腺造影检查。造影剂选用水溶剂较好,避免用油溶剂,以防注射压力将涎石推向导管后方,增加手术摘除的困难性。在造影影像中,因涎石占据位置,可见该处充盈缺损,呈圆形、卵圆形或梭形,其近腺体端导管可见扩张不整,为继发感染所致(图2)。

图2 腮腺导管内阴性涎石 (↑)

(腮腺造影侧位片)

一般造影法易与造影时导管中混有气泡相混淆,须重复造影显像,方能肯定。唾液腺造影数字减影术此时有其优越性,在监视屏上,可见造影剂进入导管后,出现充盈缺损,流过充盈缺损处,后方导管扩张,稍后可见造影剂又淹没缺损处,再复露出缺损处。这样可以看到一流动过程,当可诊断无疑(图3)。

图3 腮腺导管内阴性涎石 (↑)

(数字减影腮腺造影侧位片)

阳性结石亦可用B超诊断,声像图上表现为强回声光团。采用唾液腺镜,可在直视下观察到阳性结石或黏液栓子。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涎石一经确诊,除少数较小者用保守办法,如催唾剂及按摩促排外,大多需行手术摘除。

1.唾液腺导管取石术

适用于下颌下腺导管,能扪及相当于下第二磨牙以前部位的结石。越向后导管位置越深,从口腔内经导管取石较困难。近年来,亦有学者对下颌下腺导管后部的结石采取切开取石术,以保存下颌下腺。Yoshimura等报告13例下颌下腺导管涎石症用核素99m锝检查,导管涎石摘除后22%的腺体无功能,故应摘除下颌下腺,但尚有78%有不同程度功能恢复。因而作者建议先取涎石,再用核素检查看是否需要摘除下颌下腺。

腮腺导管取石术适用于口内能扪及涎石者。

为了防止涎石复发,取石术后按摩腺体,采用催唾剂刺激唾液分泌是非常必要的。

2.下颌下腺摘除术

适用于导管后部涎石接近于腺体,继发慢性化脓性下颌下腺炎,或导管切开取石术后6个月,99m锝显像显示腺体功能明显低下者。

3.近些年来,有学者采用唾液腺镜取石,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
俞光岩;吴奇光;邹兆菊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3版,978-7-117-11190-4
上一篇:唾液腺良性肥大 下一篇:唾液腺创伤与涎瘘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