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陆军的资料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卫国战争的经验总结以及抗美援朝的资料,颌面颈部火器伤的发生率约在5%左右;但随着近代武器的发展和改进,与高爆碎片的炸弹、地雷、炮弹及火箭的普遍使用,弹片伤显著多于枪弹伤,在美军侵越战争中及我国对越自卫还击战中,颌面颈部火器伤的发生率已明显上升,部分地区甚至已接近10%左右。近期从来自前南斯拉夫内战中的资料显示,Vukovar、Bosnia及Belgrade救治中心的统计数据,颌面伤分别占到11.5%、13.8%和18%,而1991年沙漠风暴作战中,美军第七集团军所属医院收治的伤员中,颌面伤占15.4%。因此,早期正确处理颌面颈部火器伤,对于挽救伤员生命、减少残废畸形及为后期治疗创造良好条件,非常重要。
颌部颈部火器伤,不仅可发生严重的出血或呼吸障碍,还可波及直接危及生命的颅脑、大血管及颈椎。因此,在急救处理时,必须迅速判明情况,抓住危及伤员生命体征的主要矛盾,而采取果断措施。
(一)抗窒息
除可因骨折片移位等原因而发生阻塞性窒息外,在火器伤中特别应注意弹道贯通口底、舌根、咽旁及颈部软组织时,所引起的局部血肿、水肿直接压迫上呼吸道;火焰吸入性烧伤时,上呼吸道的气管内壁黏膜进行性水肿引起的管腔狭窄所导致的阻塞性窒息。吸入性窒息多发生于昏迷和休克的伤员,由于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或减弱,而将口内的血液分泌物、异物及呕吐物误吸入气管和支气管内所致。预防窒息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判明原因,果断处理。
1.阻塞性窒息的抢救
(1)迅速改变伤员的体位,同时用手指或器械伸入口腔,掏出口内或咽部异物,切忌将异物推入深部。如无吸引器可用粗橡皮管,口对口及时吸出深部的血块及痰液。
(2)舌后坠的伤员,在紧急情况时,可用巾钳或大号别针、粗线等贯穿舌前中部组织,将舌牵拉于口外,并稳妥地固定在衣领上。注意不能贯穿在感觉敏锐的舌尖部,以免因组织过少、疼痛和牵拉而致局部撕脱。
(3)上颌骨横断骨折、软腭下垂的伤员,在清除口咽部血性分泌物后,可采用带须托盘式夹板、筷子、木棍或树枝横过两侧上颌磨牙,将下垂的上颌骨托起复位,并固定在缠头绷带上。
(4)因口底、咽部肿胀压迫呼吸道的伤员,先置入口咽导管、鼻咽导管或粗橡皮管,以减轻梗阻症状。也可一开始作预防性气管切开,或俟置入的导管不能缓解症状时,再作气管切开。对呼吸道烧伤、喉头水肿的伤员,应作气管切开术。
2.吸入性窒息的抢救
应在止血的同时,立即作气管切开术,及时将硅胶管插入气管导管内,吸出血液、血块及误吸的其他异物。在无气管切开器械的条件时,应作紧急环甲膜切开,插入橡皮管以应急需,以后再改作气管切开术。
(二)止血
颌面颈部火器伤一般出血较多,颈总动脉或其较大分支损伤,在紧急情况下应采用暂时性指压止血法。头颈部出血时,可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中点,向后将颈总动脉压向第六颈椎横突上,但要注意呼吸道情况,压迫时间不宜过长,因有可能引起颈动脉体的迷走神经反射亢进,导致冠状血管痉挛和心脏传导障碍而发生心跳骤停,应予警惕。
颌面颈部止血主要采用填塞、加压包扎法。包扎时,需注意不要使骨折片移位以防加重窒息。填塞也不宜过紧。如鼻腔出血确诊有脑脊液鼻漏时,为了防止并发逆行性颅内感染,不应作鼻腔填塞,可采用药物止血。并发严重颅底及鼻道出血时,可采用后鼻道填塞法。伤道邻近咽部或颈部作填塞时,仍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创面见有活泼出血点,可作血管结扎,无条件时可用血管钳夹住,外覆无菌敷料后送至二线医院处理。对颌面颈部大出血的伤员,应作同侧区域的颈外动脉结扎术。
(三)防治休克和感染
防治休克的原则和处理外伤性休克相同。一般单纯颌面颈部火器伤所致的失血性休克较易纠正。在保暖、止痛、镇静后,经输入乳酸钠林格液500~1000ml、右旋醣酐500ml及全血300~600ml后,血压能逐渐上升。如无效,除继续补充血容量采用升压药物外,尚应检查其他脏器及骨骼有无严重合并伤,如合并有颅底骨折、骨盆骨折、肝脾破裂等损伤,应及时采取紧急相应措施。
止痛时不要注射吗啡,因为吗啡可抑制呼吸,且易引起呕吐而发生误吸;吗啡还可使瞳孔缩小,妨碍观察颅脑损伤的病情变化,而遮盖了脑部钩回疝的症状。
在纠正体液平衡时,应重视唾液的丢失量。正常唾液分泌平均每小时约为50ml左右,一日的分泌量约为1200ml。颌面火器伤尤其下颌骨的贯通伤和开放炸伤,由于骨折移位和疼痛刺激,唾液分泌量可明显增多,严重的伤员每日可丢失1500ml以上,因此必须将这部分丢失量估计在内。
颌面颈部火器伤的感染来源较多,细菌种类也多,故应及早注射广谱抗生素、破伤风抗毒素,及时包扎伤口以减少空气中的细菌污染。
(四)包扎和后送
在包扎前,对颌骨骨折错位的伤员,应先用手法复位,在伤情许可情况下,尽量恢复上、下颌牙齿的咬合关系;将移位、下坠或外翻的软组织复位至适当位置,而后覆盖敷料,加压包扎,后送。包扎时注意压力要均匀,不能增加骨折片移位而加重伤情,引起呼吸困难。
后送时应密切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伤员一律采用俯卧或侧卧位,并将头部偏向一侧,以利口内分泌物外流,担架上要作出醒目标志。作舌牵引的伤员,要将牵拉物妥善地固定在衣领上,防止松脱后坠。对已作气管切开的伤员,要集中后送,并应准备好硅胶管及50ml注射器,以便随时吸出分泌物;气管切开处要覆盖湿润的纱布块,以保持呼吸道湿润,防止因干燥而引起的痰液浓稠或过多的咳呛。清醒无休克的伤员可采用坐位,头俯向前,以利口内分泌物外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