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鼻眶筛区骨折
鼻眶筛区骨折
概述

鼻眶筛区骨折、额鼻眶区骨折或额鼻筛区骨折,是一较复杂的骨折,过去少见,现由于交通事故增多而日渐增多。其处理涉及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及颌面外科。

由前方或前下方而来的严重冲击力可引起此部位的广泛损伤,损伤可引起上颌骨额突、鼻骨、筛窦周围骨质、眶部、上颌窦、筛板区之颅底等处的骨折。锐利的骨折片还可穿透或撕裂硬脑膜,发生脑脊液漏。此区有多种特殊结构,需予以整复,以恢复功能及外貌。损伤如引起两眼间距变宽,称为创伤性眶距增宽症或创伤性眼球间距增宽症;由撕裂或撕脱引起的睑内侧韧带向外侧移位,称作内眦间距增宽症。

分类

鼻眶筛区骨折大致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为套叠性 (或嵌入性)骨折,鼻骨和上颌骨额鼻突的中央部分成为一整体折断并向后移位。此型损伤时,内眦韧带完整(图1)。

第二类型骨折更为常见,鼻骨及其外侧骨粉碎骨折,各自向后移位,不成为一整体,并向外侧方移位。内眦韧带撕脱或撕裂,形成外伤性眦间增宽;常有泪囊损伤(图2)。根据外力的大小,还可有其他损伤发生。

图1 第一类额鼻眶区骨折,内眦韧带完整

图2 第二类额鼻眶区骨折内眦韧带撕脱

应用解剖

眶内侧壁薄而弱。薄的泪骨和筛骨纸板易发生骨折。在纸板上缘,沿额筛缝分布的为前、后筛孔。额筛缝表示筛板的颅内水平。前筛孔有鼻睫神经及前筛动脉通过。后筛孔有后筛神经及血管通过。骨折并向后移位时可撕断血管,引起眶内血肿。眶内侧壁后部为蝶骨体,视神经由此穿出。此部位骨的损伤可累及视神经而致失明(图3)。

两眶间的区域也称眶间间隙,位于颅前窝底部筛板之下方。此间隙内,有两筛骨迷路,每侧一个,在筛骨垂直板两侧,前宽后窄。其上方为筛板,侧方为眶内侧壁。眶间间隙被筛骨垂直板及鼻中隔中分为二,后界为蝶骨的前面;前界为上颌骨额突、鼻骨、额骨鼻突。

眶间间隙除含蜂窝状的筛窦外,还有上鼻甲和中鼻甲、筛骨垂直板(形成鼻中隔后上部)。由前方而来的冲击力量如能使此间隙前方坚强的骨折断,向后即是抗力很弱并薄的筛骨迷路,故甚易被累及。额窦通过鼻额管引流至前筛窦,再引流至中鼻道。眶间间隙的顶为筛板,常在此区骨折中被累及,并产生脑脊液漏 (图4)。

图3 框内侧壁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早期修复原则

最理想是将鼻眶筛区的骨折在早期一次整复。当然,有许多因素使早期整复不得不迟延,例如:颅脑损伤、严重的肿胀等。但如可能,就应争取早期手术。

眶缘是重要的支持组织,应先整复。整复应开始于外侧坚固的骨。眶缘(多为眶下缘)如粉碎骨折或有缺损,应植骨。同时,眶底也应修复。切口及固定如图6、7所示。

眶缘整复后即建立了稳固基础,可以着手整复其他组织。应先使鼻骨复位,再查中隔有无血肿、骨折或脱位,如有,一一处理。鼻内可作填塞以支持复位诸骨。

其后应处理软组织损伤。内眦韧带常有移位,如仍附着在有足够坚实度的骨折片上,则将骨折片复位并固定即可将内眦韧带复位。如内眦韧带已撕脱或附着之骨折片强度不够,则用不锈钢丝将其复位固定(图8)。如眶内侧壁有骨折,应同时修复眶内侧壁,需作骨移植修复眶内侧壁,然后将内眦韧带固定于移植骨片上(图9)。

鼻泪引流系统有无损伤,应在直视下检查并注射染料检查,与眼科专家合作,修复发生的损伤。

眼球的损伤应请眼科专家处理。涉及颅底的损伤应请神经外科专家合作处理。

图6 额鼻眶区骨折治疗时的各种暴露骨折处的切口

A.双侧冠状切口 B.眉切口 C.结膜切口并延伸至外眦 D.睫下切口 E.上睑切口 F.眼角旁切口 G.双Z成形切口 H.口内切口 I.双Z成形切口矫正内眦赘皮 J.内眦赘皮矫正的另一种方法

晚期处理原则

虽然早期一次完成处理是理想的,但由于各种原因,常有需进行晚期处理的患者,例如:早期不完全处理和处理不当的患者常有骨缺损、骨错位愈合、软组织移位(特别是内眦韧带移位)、瘢痕形成等,以及因这些原因而产生的畸形。

图7 劈开肋骨移植修复有粉碎骨折的眶下缘

眶底骨折亦以植骨修复缺损

图8 经鼻内眦韧带成形术

图9 植骨法内眦韧带成形术

晚期处理大致有如下内容:神经外科方面的问题、皮肤瘢痕的矫正,重建内眦区及鼻的骨质,包括去除错位而重叠的骨片、内眦部的瘢痕(妨碍内眦重建)等,修复泪引流系统、内眦成形术,等等。

作者
周树夏;张益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3版,978-7-117-11190-4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