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软组织创伤的处理,必须严格遵循外科原则,争取使伤口能获一期愈合。
一、伤口的准备
一切创伤的伤口都必须被看做是污染伤口,伤后6小时,即发生感染。因此,伤口的处理越早越好。由于面部血运丰富,伤口在创伤后的缝合时间限制通常为伤后12~24小时内。
伤口应彻底清洁。在有毛发的部位,可用无菌敷料盖住伤口,剃去毛发,用肥皂及水冲洗。伤口本身用盐水反复清洁。
伤口边缘如有已失去活力或坏死的组织,应切除。受创伤的脂肪组织及筋膜应除去,但皮肤的切除必须保守。无活力的肌肉 (不出血,切时亦无收缩,已变色)应除去。
任何使伤口污染的物质,如沙粒、污泥等,必须细心有耐心地彻底清除。此类物质如遗留于伤内,将形成文身样的瘢痕,并将长期存在。在伤口准备阶段,清除此类物质是耗时的工作,但必须彻底除去。
如眉部有创伤,伤口准备时不可将眉毛剃去,因其可影响对位的准确性,且眉毛的生长非常慢,影响面容。
通常选用局部麻醉进行伤口的缝合。唇内或唇弓附近最好用不含肾上腺素的麻药,避免因血管收缩而使唇弓的“白线”不清楚,影响准确对位。如用含肾上腺素麻药,最好在注射后等5~15分钟,以待血管收缩高峰消退后再缝合。
二、撕裂伤的缝合
清创必须保守。皮肤边缘在切除时应尽量垂直。移位的组织应准确复位,在唇红缘、眉部、眼睑、鼻孔区尤应注意。
选择较细缝线,最好用5-0尼龙线。用较小的缝针及持针钳。可用带细齿的组织镊,挟持皮肤时应较轻柔。或可用皮肤钩牵引皮肤,以减轻对皮肤的创伤。
皮肤边缘应准确对位缝合。缝合时使两侧皮肤边缘稍外翻,应避免内翻。
要使瘢痕不明显,还必须预防感染。应消除死腔。止血应彻底,避免血肿形成。挟持皮肤边缘时应轻柔,以免发生组织坏死。这些步骤都有助于预防感染。
在早期处理伤口时,应避免使用复杂的成形外科方法修复,因可能感染而使皮肤丧失,使以后的修复更困难。有张力时,可潜行剥离皮下,再行缝合。
深部缝合应使用可吸收的细线,缝合时注意勿使皮肤移位。结扎线头应在深部 (图12-1)。
缝线拆除宜早,以免产生缝线瘢痕。拆除时应拉线结向创口方向,防止伤口裂开。面部缝线一般可在术后第4或第5日拆除。
小的皮瓣撕脱应将其切成椭圆形,在皮下潜行剥离后缝合。较大的皮肤缺损不能直接缝合时,可用邻近皮瓣推进缝合,或以皮肤移植修复。

图12-1 伤口缝合法
缝合皮下组织时,缝针由下而上,穿过真皮,结扎线头应在深部
三、面神经损伤
外眦旁垂线后的面神经损伤应修复,在此线内侧的损伤因分支细小,不易发现,修复困难。
将神经两端以锐利刀片切除少许,此时,如神经较粗,将两端对齐,作神经束缝合即可 (图12-2),缝合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如神经较细,则作神经外膜缝合。神经缝合时,张力应力求最小。如两端不能拉拢行端对端缝合,或缺损较大,最好用耳大神经移植修复。移植神经的直径应与面神经两端之直径相近,作神经外膜缝合。

图12-2 断裂神经缝合法
将神经外膜切除一部分,缝合神经束。操作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
四、腮腺导管损伤
任何撕裂伤如发生于腮腺导管区,皆应仔细检查有无腮腺导管损伤。如有导管损伤,应将一聚乙烯导管自腮腺口插入,并直接插入腺体端,然后缝合两端导管。插入之导管可缝合固定于颊黏膜,7~10日后除去 (图12-3)。

图12-3 腮腺导管断裂的缝合法
从腮腺导管口插入聚乙烯导管,并进入近心端,然后缝合导管
通常,可将腮腺导管断裂分为三种情况处理。近心端(近腺体)的损伤修复困难,因壁薄,有时有一层腮腺组织包绕。修复困难时,可将断裂的两端分别结扎,使腮腺萎缩。结扎后,如腺体长期肿胀及疼痛,可辅以放射治疗,此种情况少见。咬肌浅面导管断裂时,以图12-3所述方法修复。咬肌远端 (近口腔端)部位导管断裂时,直接缝合困难。可将远心端结扎,近心端斜行向下,穿过颊肌,引入口腔,在颊黏膜上作一开口并缝合于其上,插入聚乙烯导管并固定于颊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