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部创伤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创伤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口腔颌面部创伤男女比例约为3∶1,20~40岁为高发年龄段。伤因排序中,道路交通事故居首位,达50%以上。在全身各种损伤中,约25%的伤员伴发颌面专科伤。多发伤以颅脑创伤最为多见。窒息和出血性休克是颌面部创伤的主要致死原因。口腔颌面部创伤的伤情特点是致死性小,但对面容和功能的破坏性大。严重的口腔颌面部创伤容易继发永久性功能障碍和面部畸形,并给伤员的心理健康造成损害。
迅速而及时地判断伤者的伤情并抢救患者的生命,是外伤早期处理时最重要的目的。外伤所致的死亡,大约出现在三个时期。第一个死亡高峰是伤后几分钟内,死亡原因与脑、脑干、高位脊髓、心脏、主动脉或其他大动脉的损伤有关;第二高峰在伤后几分钟至几小时内,引起死亡的原因常为硬膜下及硬膜外血肿、血气胸、脾破裂、肝破裂、多发性损伤伴有大量失血等。这一时期非常重要,迅速而准确的伤情判断和及时抢救,可以大大降低死亡率;第三个死亡高峰在伤后数日或数周,原因与脓毒血症及器官功能衰竭有关。
对伤情的判断,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检查有无危及生命的情况并同时予以妥善处理。包括呼吸道通畅与否 (处理时应注意控制颈椎,勿使其变位)、肺的情况如何、失血量的估计及心脏情况;扼要的神经学检查,以判断意识清醒的程度、瞳孔的大小和反应等。第二步检查在危及生命的情况已经处理并稳定后进行,作从头到足的全身详细体检。病史的采集亦在此时进行。以下分别叙述。
一、通气道及颈椎
在初期的快速检查中,必须判断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阻塞症状。应观察有无呼吸,其频率及强度如何。如有喘息等现象,应查明原因。观察胸壁,呼吸时运动是否对称,是否有反常的运动,吸气和呼气的情况及间歇。如发现有呼吸道阻塞,必须立即处理。上呼吸道阻塞可能因舌后坠(常见)、异物 (包括出血及血块、呕吐物、义齿脱落等)、声门区水肿、喉部外伤等引起。
有意识丧失的患者,支持舌的肌肉松弛,在仰卧位时,可产生舌后坠而阻塞呼吸道。使下颌前移因而舌亦随之前移,可解除阻塞。患者平卧,术者一手之手指置颏(下颌正中)下方,拇指轻压下唇以使口张开,然后置下前牙之后,拉下颌向前。此法之优点在于不至影响可能存在的颈椎骨折。另一方法为双手握持于下颌角处,推下颌骨向前。
舌前移后,使口咽或鼻咽通气道维持,必要时作气管内插管。插管时应注意勿过度使颈部伸张,特别在疑有或已有颈椎骨折时。在处理锁骨以上的外伤时,对颈椎骨折的可能性应高度重视,故头部应保持于正中位,插管时避免加重创伤。
如插管失败或声门区有水肿,喉部有创伤或口咽部有严重出血而阻塞呼吸道视野,应进行气管切开术或环甲软骨切开术。急救时,或在小于12岁儿童的急救时,以针头(直径较大者)插入环甲软骨之间至气管内,是一简便而可行的方法。
同时有通气道阻塞及颈椎骨折存在时,必须确定应先处理何种情况。呼吸道阻塞总是应首先处理的。如患者已无生命威胁,则应作X线摄影,以除外颈椎骨折。
二、肺的情况
呼吸道问题解决后,即应检查通气情况。进行胸部的视诊、扪诊及听诊。如无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通过面罩或气管内插管进行。
胸壁和肺的创伤可大致分为立即影响生命的和可能影响生命的两类。开放性气胸、活瓣性气胸、严重的血胸、心脏压塞 (心包有液,压迫心脏)等,属前一类,需立即治疗;属后一类的有,气管支气管破裂、肺挫伤、横膈膜破裂、食管穿孔、心肌挫伤、大血管损伤等。
三、血循环
对休克程度的判断是极为重要的。如伤后15分钟内即发生深度休克,多因大量失血而致。如休克程度较轻,受伤在数小时以前,应视出血情况补充血液。
通常用以在急诊时判断休克程度的指征为血压、脉搏、皮肤情况(颜色、温度、湿润度)、尿量、意识状态、中心静脉压等。虽然血压用作指征历时已久,但脉搏、皮肤情况(实际为皮肤灌注情况)及尿量是更为准确的指征。因为由于代偿功能,失血量在15%~20%时,血压可不发生变化(健康青年成人);超过20%后,血压始下降。老年人的代偿功能不强,失血量在10%~15%时,血压即开始下降。
脉搏是一较好指征,但缺乏特异性,因情绪波动、疼痛、兴奋等均可使脉搏变快。脉搏超过每分钟120次,应被认为是血量不足,直至被确认为是其他原因时为止。
皮肤灌注情况是较准确的判断指征。因为失血的第一步代偿为皮肤和肌肉的血管收缩,表现为皮肤苍白并发冷,躯干及四肢皮肤冷而湿润。
对严重外伤患者,应插入并留置导尿管,每15分钟记录尿量。由于代偿的第二步为内脏血管的收缩,包括肝、肾、胃肠道等,故尿量减少能直接反映肾血流量减少。正常最低尿量为每千克体重每小时0.5ml。补充血及液体时,达此标准即可,但应快速。尿量超过1ml/(kg·h)时,输入速度即应控制。
与外伤有关的休克,其本质多为血量不足。急救时除输血、输液外,必要时应给氧。急救的效果如何,应根据脉搏、血压、血气分析、尿量、呼吸情况等判断。
在上述危及生命的情况得到处理且患者情况稳定后,应进行从头至足的详细检查,并应按下述顺序进行。
1.头部
在早期伤情判断的第二步中,首先应检查头部,发现并判断各种外伤。要再次检查眼的情况,如瞳孔大小、各种性质的外伤、眼底、结膜等。以视力表作快速检查并查明障碍原因是一有价值的方法。
头部的钝性及穿通伤,可引起脑组织的创伤,必须注意。
2.面部
无呼吸道阻塞的颌面部伤应在患者情况完全稳定后处理。面中部骨折可伴发筛板骨折,产生脑脊液漏。乳突区瘀血提示可能有颞骨骨折。界限清楚的眼睑周瘀血可能是前颅底骨折的症状之一。
3.颈椎及颈部
颌面部有钝性外伤者,应警惕有无颈椎骨折。无神经学方面的症状不能除外颈椎骨折,必须以X线片证实。颈部的穿入伤如已超过颈阔肌,检查时必须注意,因可能有大血管损伤而发生大出血。需仔细检查时,应作好一切准备后在手术室探查。
4.胸部
仔细观察胸部的呼吸运动,除外引起气胸的损伤。应触诊锁骨及每一肋骨,除外肋骨骨折。压迫胸骨时如有肋骨骨折,则有痛感。
听诊可查明内部情况,气胸时肺尖呼吸音有改变;血胸及肺挫伤时,则肺底之呼吸音异常。如心音遥远并有颈静脉怒张,可能为心脏压塞引起。脉压缩小可能是心脏压塞的更可靠的体征。
5.腹部
腹部损伤潜在危险性甚大,应积极进行诊断及治疗。伤后初步检查结果不一定可靠,必须密切观察发展情况,特别在腹部遭受钝性创伤后。
勿忘进行直肠检查,注意肠腔有无血液、有无骨盆损伤、直肠壁有无损伤、括约肌的张力如何等等。
6.四肢
检查四肢有无挫伤及畸形。触诊四肢骨骼,有无压痛、碎裂音、异常运动等,以判断有无骨折。向下压迫髂骨前上嵴及耻骨联合部可判断有无骨盆骨折。此外,应触诊四肢脉搏情况,是否存在。
7.神经学检查
除四肢的感觉及运动检查外,应再检查意识情况及瞳孔(大小、形状、对光反应等)。意识状态(昏迷程度)的判断,可参考表1。
表1 Glasgow昏迷程度判断法

引自Teasdale G,Jennett B:Lancet 2∶81,1974
应检查脑神经及脊髓神经的感觉和运动功能。如有异常并需转送患者时,应对颈椎及脊柱作暂时固定。
详细病史的采集应在完成全身检查后进行。询问时注意了解受伤时的情况,如致伤力的方向、速度、大小等。
如患者清醒,检查者应了解主要症状所在的部位并仔细检查。胸部和腹部的内部创伤常无可靠的体征。四肢、脊柱及胸壁的创伤有明显体征,如患者能清楚地陈述这些部位无论在静止时或运动时皆无疼痛或压痛,常能除外有创伤发生。病史亦应包括过敏史、既往史等。初期处理时,应包括对破伤风的预防。
急诊处理中的主要诊断步骤应包括X线诊断,最常用的是胸片,可提供胸内创伤、气胸、血胸、肋骨骨折、纵隔状态等方面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