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uberculosis of jaws
颌面骨结核(tuberculosis of jaws)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特异性颌面骨炎症。临床少见,不到全身骨结核的0.2%。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好发于下颌升支及上颌骨颧骨结合部。大多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感染途径有:体内其他脏器结核病沿血行播散所致;开放性肺结核经口腔黏膜或牙龈创口感染;口腔黏膜及牙龈结核直接累及颌骨。
结核菌是在机体抵抗力低下的情况侵入颌骨发病的。结核菌进入颌骨的途径有三种:①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通过血循环侵入颌骨、颧骨等骨松质区;②口腔软组织的结核菌,经溃疡侵犯牙槽突;③结核菌通过拔牙创或冠周袋侵入颌骨。
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是结核结节性肉芽肿形成。肉眼所见:境界清楚,呈灰白半透明状。镜下所见: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和结核分枝杆菌,周围为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淋巴细胞及纤维组织。颌骨结核的病变中通常不易找到典型的结核结节,有时其内可见小死骨。结核结节进一步坏死液化,可突破颌骨形成冷脓肿,穿破皮肤则形成窦道。
X线表现:颌骨结核以骨质破坏为主,破坏边缘模糊、不规则,在合并化脓性感染时,可见刺激骨膜形成新生骨。下颌骨结核可形成腔洞,腔中有时可见小死骨,病灶位于牙的下方,与牙根无关联,牙可以完全正常。在儿童,颌骨结核可侵及牙胚,此时可见牙胚周围的骨硬板线条影像消失,牙胚发育停止,并可被推移。病变发展可压迫密质骨,使其膨胀。成人颌骨骨质坚实,较少发生密质骨膨胀征象。口腔软组织结核,特别是牙龈结核,可直接扩散累及颌骨,主要表现为牙槽突骨质破坏,有时可见有小死骨形成。经拔牙创伤感染的颌骨结核,则常可见牙槽窝周围骨质破坏,边缘不清。合并化脓感染时,亦可见病灶周围有骨质增生。颧骨结核常发生于颧颌缝处,X线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病灶界限清楚,有时可见有小死骨形成,周围无新生骨。部分病例可见局部骨质膨隆。一般不累及上颌窦。颌面骨结核常合并身体其他器官和组织的结核病变。
X线平片最常用,为首选检查。
颌骨结核的防治包括全身抗结核治疗和颌骨结核的病灶清除两方面。
1.全身抗结核化学药物治疗
增强营养和应用抗结核药物是主要的手段。必须按照化疗方案按时、规范用药,必须教育患者坚持完成全疗程治疗。标准短程化疗方案的疗程为6~9个月(其中强化阶段8~12周、其余为巩固阶段)。抗结核药物种类很多,但大多毒性较大。常用的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链霉素等,二线抗结核药有对氨水杨酸、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环丝氨酸等。可以请专业医师协助制订化疗计划。
2.病灶清除术
在2~4周的全身抗结核治疗后,如果X线片见颌骨结核较局限,全身情况良好,可作病灶清除术,包括切除死骨、刮除结核性肉芽肿,拔除病牙。术后应继续抗结核治疗3个月左右,并定期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