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emphigus
中文别名 :天疱疮
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种累及皮肤及黏膜的严重的慢性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该病病情反复、迁延,且病损不易治愈,在糖皮质激素被用于治疗之前,是一种慢性的、可致死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天疱疮的年发病率约为0.1~0.2/100000人口,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包括婴儿和老人)、种族和民族;与其他人群相比,犹太人群的发病率较高。该病的发病年龄分布在25~60岁之间,高峰为40~60岁,无明显的性别差异,有的资料显示女性较男性稍多。天疱疮的病情发展较慢,绝大多数患者从发病到临床诊断一般历时半年以上。近56%的患者仅表现为口腔损害;32%表现为口腔伴皮肤损害;12%仅有皮肤损害。60%的患者口腔损害早于皮肤损害6个月~1年。目前天疱疮患者的10年生存率可达到95%以上。
(一)细胞学检查
发现天疱疮细胞(Tzanck cell)。将病损局部消毒后,去除早期新鲜大疱的疱顶,用钝刀片或白金耳轻刮疱底组织,将刮取物涂于玻片上,干燥后用吉姆萨或赤苏木精-伊红染色,镜下可见典型的棘层松解的解体细胞,即天疱疮细胞,研究认为该类细胞的多少与病情轻重相关。
(二)活体组织检查
活检是临床诊断天疱疮的金标准。在病损附近看似正常的黏膜或皮肤上,用口镜柄按揉起疱,然后切取该部位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发现棘层松解(acantholysis)和上皮内疱现象。由于活检结果受到活检部位和手术操作本身的影响,当活检结果不能确认天疱疮的诊断时,应做进一步的免疫学检查。
(三)免疫学检查
1.抗细胞间黏合物质的自身抗体检测
当临床表现、细胞学诊断以及组织病理用作诊断依据均有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经典的方法是直接免疫荧光法(direct immunof luorescence,DIF),其作用是能显示棘细胞层间的抗细胞间黏合物质的自身抗体的存在。
2.血清抗体物质的检测
其目的是检测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上皮细胞及细胞间质的循环抗体,经典的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 luorescence,IIF)。
3.免疫学检查的意义
(1)组织抗体早期阳性率高:一般来说在损害的较早期即可检测到沉积于上皮细胞间质的抗体,称为天疱疮抗体,主要是IgG。亦有报道称,在患者皮肤的任何“正常”部位而不一定在皮损的边缘做IgG的直接法检测,均可出现阳性结果,其效价在皮损的边缘较其他部位明显增高。
(2)血清抗体与病情相关:抗体效价与病情的严重性相关。但在疾病的早期,体内尚不能提供足够的抗体,往往结果呈阴性。因此,间接法不适合用于早期诊断。而当临床和(或)病理学检查均不典型时,抗体效价在1∶40以上时,则有确诊意义;若低于1∶40则意义不大。
(3)血清抗体与复发相关:在病情复发前抗体效价多已明显升高,故抗体效价也能反映患者的病情活动情况。
(4)血清抗体与底物相关:不同的底物阳性率亦不同,以人的口腔黏膜作底物的阳性率较高。
在天疱疮发病的早期阶段,有的患者由于病损局限、临床症状轻微,体征不典型且不愿意采用创伤性的组织学检查而难于诊断时,可就其局限性病损进行对症治疗,并定期随访观察,若症状体征发生改变,及时确诊和调整治疗方案。
治疗的首选药物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泼尼松初始剂量依病情不同而有所区分。如病损仅累及口腔黏膜且较局限,初始剂量可为40mg/d,早晨7~8时一次给药;若广泛累及口腔黏膜,泼尼松初始剂量则为60~80mg/d,早晨7~8时和午后分两次服用。若病情控制,无新疱出现或原有糜烂溃疡基本愈合,开始减量,每2~4周酌情减去原剂量的10%,维持量为5mg。嘱患者切勿擅自减量或停药。
因长期大剂量应用皮质激素,要注意各种不良反应。常见的有消化道溃疡、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库欣综合征、各种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毒性等。故需定期检测血压、血糖、肝肾功能、大便潜血、电解质等。为预防和减轻激素治疗的并发症,应适当给予辅助药物,如口服碳酸钙D3片,1片/次,1~2次/日,预防骨质疏松;给予硫糖铝片,每次1g,4次/日,保护胃黏膜;根据血清钾水平适当补钾或预防性补钾,口服氯化钾片,每次0.5~1g,1~3次/日;给予碱性液如2%~4%碳酸氢钠液漱口,局部涂搽制霉菌素涂剂,防止白色念珠菌感染。
有糖皮质激素禁忌证或对激素不敏感者,可单独服用或联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片,1~2mg/(kg·d),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或雷公藤总苷片1~1.5mg/(kg·d),分3次服用。
局部用药包括消毒防腐制剂如复方氯己定含漱;糖皮质激素制剂如地塞米松含漱液、地塞米松溃疡涂剂、曲安奈德口腔软膏、地塞米松软膏等;抗继发真菌感染制剂2%~4%碳酸氢钠液和制霉菌素涂剂等。对经久不愈的糜烂面,可以曲安奈德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与注射用水或2%利多卡因混匀后行糜烂面基底多点小剂量注射。
对于出现皮肤病损的患者及患全身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建议于皮肤科住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