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反映全身疾病的牙周炎
概述

有一些全身疾病的患者较容易患牙周炎,或牙周炎发展较快,且对常规治疗反应欠佳。在诊断此类牙周炎时应仔细了解病史,进一步做必要的检查并相应地调整治疗计划。应告知患者其全身疾病与牙周炎之间可能相互影响。

病因学

1.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1)本症的菌斑成分与成人牙周炎的菌斑较类似,而不像侵袭性牙周炎。在牙周袋近根尖区域有大量的螺旋体,在牙骨质上也黏附有螺旋体。有人报告,患者血清中有抗伴放线菌嗜血菌的抗体,袋内可分离出该菌。

(2)本病为遗传性疾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父母不患该症,但可能为血缘婚姻(约占23%),双亲必须均携带常染色体基因才使其子女患本病。患者的同胞中也可有患本病者,男女患病机会均等。有人报告本病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功能异常。

2.Down综合征

患者的龈下菌斑细菌与一般牙周炎者并无明显区别,有人报告产黑色素拟杆菌群增多。牙周病情的快速恶化可能与细胞介导和体液免疫缺陷以及吞噬系统缺陷有关,如中性多形核白细胞的趋化功能低下,也有报告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和细胞内杀菌作用也降低。

3.糖尿病

临床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在局部刺激因素相似的情况下,有糖尿病者的牙周病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大于无糖尿病者。有人提出将牙周炎列为糖尿病的第6个并发症。糖尿病本身并不引起牙周炎,而是由于该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如小血管和大血管病变、免疫反应低下、中性多形核白细胞功能低下、胶原分解增加而合成减少等,在引起肾、视网膜和神经系统病变之外,也可使牙周组织对局部致病因子的抵抗力下降,因而破坏加重、加速。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牙周炎范围和程度均高于无糖尿病者。一项多因素分析的结果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口腔卫生等干扰因素后显示,糖尿病患者患牙周炎的危险性要比无糖尿病患者高2.8~3.4倍。Ⅱ型糖尿病是仅次于年龄、牙结石的第三位牙周炎危险因素。

4.艾滋病

HIV感染者由于全身免疫功能的降低,容易发生口腔内的机会性感染,包括真菌、病毒、细菌等。不少研究表明HIV阳性者的龈炎或牙周炎处的微生物与HIV阴性者无明显差别,主要为伴放线聚集杆菌、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和具核梭杆菌等。龈下菌斑中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的牙周炎患者。对本病患者的牙周炎使用抗生素和龈下刮治有效,也支持微生物为主要病原。

类型

属于本范畴的牙周炎主要有两大类,即血液疾病(白细胞数量和功能的异常、白血病等)和某些遗传性疾病。

1.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本病又名Papillon‐Lefévre综合征,由这两人在1924年首次报告本病。其特点是手掌和足跖部的皮肤过度角化,牙周组织严重破坏,故由此得名。有的病例还伴有硬脑膜的钙化。患者全身一般健康,智力正常。本病罕见,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一至四。

2.Down综合征

本病又名先天愚型,或染色体21‐三体综合征,为一种由染色体异常所引起的先天性疾病。一型是典型的染色体第21对三体病,有47个染色体;另一型为只有23对染色体,第21对移到其他染色体上。本病可有家族性。

3.糖尿病

糖尿病是与多种遗传因素有关的内分泌异常。由于胰岛素的生成不足、功能不足或细胞表面缺乏胰岛素受体等机制,产生胰岛素抵抗,引起患者的血糖水平升高,糖耐量降低。糖尿病与牙周病在我国的患病率都较高,两者都是多基因疾病,都有一定程度的免疫调节异常。对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人们长期研究的课题。

4.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在受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后,血清可以呈现对HIV的抗体阳性,但临床上尚无症状,此阶段为HIV携带者,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可持续数年乃至10年。约有30%的艾滋病首先在口腔出现症状,其中不少症状位于牙周组织。关于牙周病变的发生率尚缺乏一致的报告。

病理学

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与慢性牙周炎无明显区别。牙周袋壁有明显的慢性炎症,主要为浆细胞浸润,袋壁上皮内几乎见不到中性粒细胞。破骨活动明显,成骨活动很少。患牙根部的牙骨质非常薄,有时仅在根尖区存在较厚的有细胞的牙骨质。X线片见牙根细而尖,表明牙骨质发育不良。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判断糖尿病是否已被控制,病情控制而稳定者一般疗效良好。

2.牙周治疗当天应按医嘱服药,恰当地控制饮食,减少其紧张和焦虑。

3.对血糖控制不佳者,一般只作应急治疗,并辅以全身使用抗生素。

4.咨询内科或其他科医师,并作出书面记录。尽量取得全身疾病的控制或好转,以减少其对牙周治疗的影响。

5.牙周治疗的目标和计划应根据全身情况而定。例如常规牙周治疗或应急处置、减缓牙周炎的进展等。

作者
曹采方
来源
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第1版,978-7-117-06449-8
实用口腔科学,第3版,978-7-117-11190-4|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第1版,978-7-117-06449-8
实用口腔科学,第3版,978-7-117-11190-4
实用口腔科学,第3版,978-7-117-11190-4|牙周病学(第4版本科口腔含实习教程附光盘),第4版,978-7-117-16482-5
下一篇:掌跖角化-牙周破坏综合征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