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菌斑性龈炎
菌斑性龈炎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dental plaque-induced gingival disease

作者
孟焕新;曹采方
概述

菌斑性龈炎在1999年的牙周病国际新分类中归属牙龈病中的菌斑性龈病(dental plaque-induced gingival disease)类,本病在过去称为慢性龈炎、慢性龈缘炎、单纯性龈炎。炎症主要局限于游离龈和龈乳头,是牙龈病中最常见的疾病,简称牙龈炎。世界各地区、各种族、各年龄段的人都可以发生。在我国儿童和青少年的患病率在70%~90%左右,成人的患病率达70%以上。几乎每个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间段都可发生不同程度和范围的龈炎。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相对简单,且预后良好,但因其患病率高,治愈后仍可复发,且相当一部分的牙龈炎患者可发展成为牙周炎,因此预防其发生和复发尤为重要。

病因学

菌斑性龈炎是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感染源为堆积在牙颈部及龈沟内的菌斑微生物。菌斑微生物及其产物长期作用于牙龈,导致牙龈的炎症反应和机体的免疫应答反应。因此,菌斑是最重要的始动因子,其他局部因素如牙石、不良修复体、食物嵌塞、牙错位拥挤、口呼吸等可加重菌斑的堆积,加重牙龈炎症。

患牙龈炎时,龈缘附近一般有较多的菌斑堆积,菌斑中细菌的量也较健康牙周时为多,种类也较复杂。此时菌斑中的G+球、杆菌的比例较健康时下降,而G厌氧菌明显增多,牙龈卟啉单胞菌、中间普氏菌、具核梭形杆菌和螺旋体比例增高,但仍低于深牙周袋中此类细菌的比例。

临床病理

牙龈炎是一种慢性疾病,早期轻度龈炎的组织学表现与健康牙龈无明显界限,因为即使临床上表现健康的牙龈,其沟内上皮下方的结缔组织中也有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显微镜下所见的牙龈组织学变化不一。最轻度的炎症在临床可无表现,只是在龈沟下结缔组织中存在很少量的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和极少量的浆细胞,局部区域尤其是在沟上皮下方有结缔组织纤维的溶解。慢性重症牙龈炎时沟内上皮表面可有糜烂或溃疡,上皮内中性粒细胞增多,沟内上皮下方的炎性结缔组织区明显增大,内有大量的炎症细胞浸润,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病变严重区胶原纤维消失。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去除病因

牙菌斑是引起菌斑性龈炎的直接病因。通过洁治术彻底清除菌斑、牙石,去除造成菌斑滞留和刺激牙龈的因素,牙龈的炎症可在一周左右消退,牙龈的色、形、质可完全恢复正常。对于牙龈炎症较重的患者,可配合局部药物治疗。常用的局部药物有1%过氧化氢溶液、0.12%~0.2%氯己定及碘制剂,一般不应全身使用抗生素。

2.防止复发

菌斑性龈炎是可逆的,其疗效较理想,但也容易复发。在去除病因的同时,应对患者进行椅旁口腔卫生指导,教会患者控制菌斑的方法,使之能够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并定期(间隔6~12个月)进行复查和治疗,才能保持疗效,防止复发。如果患者不能有效地控制菌斑和定期复查,导致菌斑再次大量堆积,菌斑性牙龈炎是很容易复发的(约在一至数月内)。

预防

牙龈炎的预防应从儿童时期做起,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定期接受口腔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目前,我国公众普遍缺乏口腔卫生知识和定期的口腔保健,口腔医务工作者的迫切任务是广泛开展和普及口腔健康教育,牙周病的预防关键在于一生中坚持每天彻底地清除菌斑。

来源
实用口腔科学(第4版),第4版,978-7-117-22975-3
上一篇:牙周疾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