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牙齿发育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机体内外各种不利因素作用于牙齿发育的不同阶段可以造成不同类型的发育异常。如牙齿萌出异常、数目异常、形态异常和结构异常。其中多数发育异常有遗传倾向。
一、牙齿萌出异常
牙齿的萌出遵循一定的生理规律,具有顺序性、对称性和时间性。牙齿发育到规定程度,就会在相应的年龄段,按顺序萌出。如果因某种干扰因素致牙齿未能按规律萌出,则称为牙齿萌出异常。
二、牙齿数目异常
多生牙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过多的牙蕾,或恒牙胚直接分裂而成。
三、牙齿结构异常
(一)牙釉质发育不全
(1)全身因素:
1)严重营养障碍:维生素A、C、D 以及钙、磷缺乏,均可影响成釉细胞与成牙本质细胞,使釉质和牙本质的形成迟缓甚至中止。有低血钙的婴儿,如处于釉质基质形成和钙化期内,虽为时很短,临床无低血钙症状,也可引致釉质发育不全。
2)内分泌功能失调:甲状旁腺与钙、磷代谢有密切关系,如功能失调,可出现釉质发育不全。动物实验表明,摘除甲状腺可导致成釉细胞的严重退变。
3)婴儿或母体疾病影响:小儿患佝偻病或麻疹、白喉、猩红热、肺炎等高热疾病,或母体孕期中患风疹、毒血症等,均可影响牙齿的发育。
4)遗传:如上所述,由此所致者常可累及乳牙,或单独发生,或同时影响乳、恒牙列,并可伴有头发、指甲、眼等其他遗传缺陷。除临床表现外,组织学检查缺乏釉柱结构,化学分析有机质含量高于正常釉质1~2倍,以致质地松软,易于磨损。
(2)局部因素:严重的乳牙尖周感染,可影响继承恒牙的发育,形成釉质发育不全,一般多见于前磨牙,可能与乳磨牙尖周感染较多有关。
(二)乳光牙
乳光牙(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牙本质发育不全dentinogenesis imperfecta)发生的原因不明,目前仅知其为一种遗传性的牙本质发育不全,因具有半透明的琥珀色而得名。男、女和乳、恒牙均可发生,因与出牙期有关,早出牙者所受影响较大,故多见于乳牙,但换牙后并不延续至继承恒牙。
(三)斑釉
氟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但如摄入过多也会引起中毒,以牙齿硬组织和骨骼所受影响最大,表现为斑釉和氟性骨硬化(氟骨症)。氟的来源虽是多方面的,如茶叶和海产品中均有较高的氟含量,个别燃烧石煤的地区(如陕南安康地区与贵州山区)可来自空气污染,但仍以饮水为其主要原因。含氟超过百万分之一(1ppm=1mg/L),就可能出现斑釉,含氟量愈高,饮用时间愈长,症状也愈明显。姜元川等在宁夏盐池县调查,饮水含氟量在4mg/L 以上者,斑釉发生率可达100%,1.5mg/L 以下者为29.3%。而江惠贞等在北京小汤山斑釉区调查,饮用水含氟超过3mg/L 时,斑釉发生率即已达到100%。由于氟只在牙齿发育期中造成损害,而充分的维生素A、D 和均衡的钙、磷供给,可减低其危害程度。因此虽在同一地区,个体间也可存在较大差异。一般如儿童期(尤其是7岁以前)长期生活在高氟区,虽以后迁居他处,也都有可能产生斑釉。反之,如于7岁后始迁居高氟区者,可不出现斑釉。
(四)四环素牙
四环素类药物属于广谱抗生素,包括四环素、金霉素、去甲金霉素和土霉素。该类药物对机体的钙化组织如牙齿、骨骼有很强的亲和力,与钙结合形成稳定的螯合物沉积于钙化组织中。自1956年四环素应用于临床以来,引起牙齿变色已有陆续报道。在牙齿发育过程中,患者服用四环素类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牙齿硬组织,与钙离子螯合,形成四环素正磷酸钙盐复合物,沉积于牙体组织尤其是牙本质中,导致牙齿颜色改变。
(五)先天性梅毒牙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先天性梅毒是胎儿在妊娠期由感染的母体直接传播,但因胎盘的屏障作用仍有幸存者。被感染的儿童常伴有牙齿形态发育异常和间质性角膜炎甚至失明,还可伴中耳炎、耳聋等。由于梅毒对组织的损害在新生儿期很严重,因此,感染常累及发育中的中切牙和第一磨牙。
1.牙齿萌出异常
指牙齿萌出的时间和乳牙脱落的时间异常或不能正常萌出。如早萌、迟萌、乳牙滞留和埋伏牙等。
2.牙齿数目异常
表现为额外牙、锥形牙、先天缺失牙和无牙畸形。
3.牙齿形态异常
包括体积和形态的异常。如过小牙、过大牙、牛牙症、融合牙、双生牙、结合牙、釉珠、畸形中央尖和牙釉内陷等,其中畸形中央尖和牙釉内陷有重要的临床诊治意义。
4.牙齿结构异常
包括釉质发育缺陷和牙本质发育缺陷。牙本质发育缺陷较少见,多有遗传因素,如遗传性乳光牙。釉质发育缺陷包括遗传性釉质发育不全和环境因素引起的釉质发育不全。其中环境因素引起的釉质发育不全按致病原因又可分为由营养缺乏和出疹性发热、低血钙症、局部感染和创伤等引起的釉质发育缺陷(以下统称釉质发育不全),氟牙症、四环素牙和先天性梅毒牙等。
一、牙齿萌出异常
1.早萌乳牙的牙根和牙周组织均发育不健全,常很松动,难以久留,还会影响哺乳,甚至引起龈创伤或溃疡,可酌情早拔除。
2.迟萌:照片了解牙胚情况;全身因素引起者对症治疗,但当发现乳牙迟萌出现时,常已为时过晚;牙龈肥厚者,择期切龈助萌;恒牙萌出受阻较轻时,可片切乳牙牙冠,严重阻挡者,将乳牙作牙髓治疗后,再行牙半切除术,保证恒牙顺利萌出。
3.错位萌出:恒牙在萌出过程中出现的轻度排列不齐或错位,大都可以自行调整,不必作处理,如果调整有困难者,应进行正畸治疗。乳牙滞留引起的恒牙错位萌出则应及时拔除滞留牙。采取预防措施,如乳磨牙早脱,可作导萌器或间隙维持器,使萌出恒牙具有充足的位置。
二、牙齿数目异常
1.多生牙:已萌出的多余牙可引起邻牙拥挤、牙错位,或正常牙无法萌出,因此多余牙常被拔除。而未萌出的多余牙一般也应拔除,因在多余牙冠周围可能会发生囊肿。若未出现病症,可以保留,但也应定期观察。
2.缺失牙要进行修复治疗。因长期缺失可导致咬颌关系障碍。
三、牙齿结构异常
1.釉质发育不全治疗:由于釉质发育不全系在发育钙化期中所产生的缺陷,并非发现当时的机体情况,因此主要应从妇幼保健方面着手,从胚胎期至出生后6~7年内,尤其是3岁以前,注意保持母体和儿童的营养和健康,以预防其发生。如已形成,轻症者可不予处理,否则可一面进行对症治疗(如脱敏),一面局部应用氟化钠以增强其抗龋能力,尽可能使用非手术治疗,个别缺损严重者,可作修复治疗。
2.乳光牙一般不需处理,有缺损者可作修复治疗。由于此类牙髓腔大多钙化而易折,因此不宜进行牙内固定修复(如桩冠)。
3.斑釉最根本的方法是改良水源和饮水去氟。已形成斑釉者,一般无需治疗,但为美观关系可进行脱色处理,请参阅附录变色牙的处理。
4.四环素能穿过胎盘,在妊娠29周以后的整个妊娠期,母体服用四环素均可引起乳牙着色。在出生后到6~7岁间服用,恒牙可能受累。因此,为防止四环素牙的发生,妊娠和授乳的妇女,以及8岁以下的儿童不宜使用四环素类药物。四环素牙的治疗参照氟斑牙的处理方法。一类和二类四环素牙可以使用漂白法,若失败再作进一步治疗,第三类四环素牙则不宜使用漂白法。
四、牙齿形态异常
1.对于内陷牙,无症状者可不予处理。患龋率较高者可作预防性充填,如已患龋则可作常规处理。根面沟仅限于根颈部者,可于充填后作洁治术;如沟已延伸至根中部,且有深牙周袋者,愈后不佳,应予拔除。
2.畸形中央尖:如非折断而系逐渐磨损或无髓角突入者,则可因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而使牙髓不致暴露,从而仍能保持正常活力,根尖发育正常。畸形中央尖在其未折断前,可在严格消毒的情况下作预防性处理,视牙体情况1次或分2~3次将其磨去,两次间隔3~4周。每次磨后即涂以氟化钠,使形成修复性牙本质而避免牙髓暴露,必要时也可作充填。如已发生牙髓病,可作牙髓治疗,但对早期牙髓炎或在作预防性处理、充填中意外露髓,应尽可能保留活髓,尤其是年轻恒牙,使牙根得以继续形成。不能保留全部活髓者,应于根管治疗后行根尖诱导成形术,以可促进根尖发育的材料如钙维他(calvita)等充填根管。
3.过小牙:需予以修复而恢复患牙美观,可以光固化复合树脂直接塑形修复,也可以间接法作树脂全冠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