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extrinsic stain of teeth
牙颜色的改变指由各种外因和内因造成的牙齿颜色的改变,即牙齿外源性着色和牙齿变色。进入口腔的外来色素或口腔中细菌产生的色素、沉积在牙面称为牙齿外源性着色 (extrinsic stain of teeth)。
1.饮食中的色素
如长期喝茶、吸烟或嚼槟榔的人,牙齿表面,特别是舌面有褐色或黑褐色着色,刷牙不能除去。牙齿的窝沟和表面粗糙处也易有着色。
2.口腔卫生不良
外来色素首先沉着于牙面的黏液膜和菌斑中。口腔卫生不良者,菌斑滞留处易有色素沉着,如近龈缘处、邻接面是经常着色的部位。随着菌斑下方牙面的脱矿,色素也可渗入牙体组织内。
3.药物
长期用氯己定(洗必泰)或高锰酸钾溶液漱口或用药物牙膏,如氯己定牙膏,可在牙面形成浅褐或深褐色着色;牙齿局部氨硝酸银浸镀治疗后,相应部位变成黑色。
4.职业性接触某些矿物质
如铁、硫等,牙齿可着褐色;接触铜、镍、铬等,牙面易出现绿色沉着物。
5.其他因素
唾液的黏稠度、酸碱度及口腔内产色素细菌的生长,均与外来色素沉积有关。
防止着色牙的形成主要靠自我口腔保健措施。刷牙和牙线是防止牙面色素形成最有效的方法。应掌握正确刷牙方法,选用有效的牙膏和适宜的牙刷。坚持每天至少早晚各刷一次,每次不少于3分钟,耐心认真刷净牙齿各个部位,配合使用牙线更能保证牙间隙得到彻底清洁。每日口腔卫生措施坚持较好的人,牙面不易形成色素,反之刷牙不认真或不刷牙的人则牙面色素广泛而浓厚。
通过改变饮食习惯或嗜好是预防牙齿外源性色素沉着的有效方法。如彻底戒烟,少饮浓茶和咖啡,不使用使牙染色的药物、食物和饮料等。
当色素日积月累较多时,或与菌斑、牙石一起堆积在牙面上,单靠刷牙和牙线是无法清洁掉的,必须采用超声洁牙或手工洁牙才能彻底清除。超声洁牙应定期进行每年2次为宜,色素、牙石形成较快者应每季度一次。值得强调的是,无论超声洁牙或手工洁治,应力求干净、彻底,否则粗糙牙面会使色素、牙石形成更快。因此,主张洁牙后应对牙面进行认真、仔细打磨抛光,保持牙面光滑洁净。
定期洁牙已成为发达国家常规口腔保健措施之一,在我国也逐渐被人们接受,但普及率尚待提高。应当指出,定期洁牙固然需要,每天或经常性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牙着色和牙结石形成,比定期到牙科门诊超声清洗牙齿更为重要。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使自己随时都能保持一口洁白美观健康的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