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糖原贮积症
糖原贮积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glycogen storage disease

作者
唐炜立;超楚生
英文缩写
GSD
概述

糖原贮积症(glycogen storage disease,GSD)是一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主要病因为先天性糖代谢酶缺陷所造成的糖原代谢障碍。由于酶缺陷的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可多种多样。根据临床表现和生化特征,共分为13种类型,临床症状上伴随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包括Ⅰa型、Ⅰb型、Ⅲ型、Ⅴ型和Ⅶ型,其中以Ⅰa型最为多见。

流行病学

糖原贮积症Ⅰ型又称 von Gierke 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约为 1∶100 000~1∶50 000,国内尚无流行病学数据。患者双亲为携带者。

发病机制

致病基因 G6P 是合成葡糖 -6- 磷酸酶(glucose-6-phosphatase,G-6-pase)的基因,其突变导致G-6-pase 缺乏。由于 G-6-pase 缺乏,糖原脱下的6- 磷酸葡萄糖不能水解为葡萄糖,易发生严重低血糖和大脑发育不良,病患常不到 2 岁即死亡;肝细胞大量糖原沉积致肝肿大,肾脏大量糖原沉积致进行性肾小球硬化、肾功能衰竭;未水解的6- 磷酸葡萄糖流入磷酸戊糖途径,生成 5- 磷酸核糖,为核苷酸的从头合成提供底物,嘌呤合成以及尿酸生成增多,引起高尿酸血症和痛风。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1. 碳水化合物以糖原和脂肪形式贮存

肝脏和肌肉是人体贮存糖原的组织,两个组织的糖原合成过程相同,可用下列化学反应式表示:

在上式中,参与糖原合成的酶分别为:①肝己糖激酶(hexokinase);②磷酸葡萄糖变位酶(glucophosphomutase);③糖原合酶(glycogen synthase);④分支酶(branching enzyme)。整个过程是耗能反应。

上述反应不断进行,由于分支酶的作用,使糖原分子形成许多分支,形状如“树”,其中含有许多葡萄糖分子。葡萄糖分子与分子之间通过1,4链(占93%)和1,6链相连。在分支外周末端的葡萄糖残基没有还原性,糖原分解都是从糖原分子的最外层开始。由于分支多,肝脏在促糖原分解激素(胰高糖素和肾上腺素等)作用下,短期内释放葡萄糖到血循环中去。禁食状态下,血糖能保持于正常范围,全靠肝脏中糖原分解释放出葡萄糖;在进食后则有肝糖原合成,故肝糖原和肌糖原每天均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如果长期禁食,已贮备的肝糖原被耗尽,此时肝脏释放葡萄糖的来源主要依靠糖异生。无论是糖原合成、糖原分解或是糖异生,最后产物都是6-磷酸葡萄糖。因此,作为产生6-磷酸葡萄糖的己糖激酶是这3种代谢过程的关键酶。果糖和半乳糖通过代谢转变为1-磷酸葡萄糖,再通过磷酸变位酶转变为6-磷酸葡萄糖而合成糖原。

2.糖原合成/分解酶或相关因子缺陷导致GSD

糖原合成和分解过程需要许多酶的参与,其中某种酶有缺陷可引起糖原不能合成或分解而导致GSD。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与特殊检查

有肝脏受累的类型者则有不同程度的禁食低血糖;单独只有骨骼肌或心肌受累者则无。实验室检查除血糖外,与糖原合成和降解有关的一些血液成分也随之发生变化。在糖原合成和降解中有肝脏受累的类型,血中酮体和阴离子间隙升高,乳酸、尿酸和丙氨酸水平则降低;进食后,前述异常则完全纠正。有肌肉受累的类型则有磷酸肌酸激酶水平升高,严重者出现肌球蛋白尿(色素尿)。血脂谱异常具有不均一性特点,VLDL1、VLDL2和IDL升高,但动脉硬化的危险性增高不明显,可能与同时伴血清脂联素增高有关。

肝脏B超和CT可检出肝腺瘤,心脏受累者心电图上有心肌肥厚图像。肌肉受累者肌电图上显示肌张力性/肌痛性改变。肥大性和浸润性心肌病(hypertrophic/infiltrative cardiomyopathies)的临床表现常常是重叠的,诊断困难。此时可选选择专用的心血管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进行鉴别。

GSD是遗传性疾病,且呈家族性发病。诊断包括临床诊断、分型诊断和病因诊断。选择皮肤肌肉活检,测定成纤维细胞与肌肉细胞的GAA活性。此外,现在可以测定血清GAA活性,血清标本应事先酸化(pH 3.8~4.0)。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本病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疗法,纠正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和高血脂,此外还需积极控制高尿酸血症,包括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和 / 或促进尿酸排泄药物、控制饮食、碱化尿液、多饮水等。

来源
内分泌代谢病学(上、下册) ,第3版,978-7-117-15115-3
内分泌内科学(第3版),第3版,978-7-117-32473-1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