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概述

业已证明,IR缺陷是由于IR基因突变所致。突变类型包括点突变、插入、丢失或截短等,导致IR的表达和功能障碍。IR基因突变所致疾病多为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并以点突变居多,即一个核苷酸突变,使这个密码子所编码的IR中相应的氨基酸被另外的氨基酸取代。只有被取代的氨基酸在IR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时,才会引起IR功能的明显异常。

IR突变常引起胰岛素不敏感综合征(图1)。一般根据突变型IR的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分为5类(图2~图6):Ⅰ~Ⅴ类突变。值得注意的是,在许多情况下,一种突变可引起IR功能的多种改变,如IR的无义突变既有IR合成障碍又存在配体结合活性下降。因而,IR突变类型的划分只是便于胰岛素不敏感机制的阐述,临床所见病例则往往有IR功能的多种异常。而且还出现复合性突变,如在矮妖精症患者中,IR基因编码的IR氨基酸897位为无义突变(父传),另一个等位基因的突变(第234位)为母传,产生复合性杂合子。

图1 IR突变与胰岛素不敏感的病因关系

Ⅰ型:IR合成缺陷;Ⅱ型:IR合成后不能转运至胞浆膜中;Ⅲ型:IR不能与配体结合;Ⅳ型:IR与配体结合后,不能使酪氨酸激酶活化,穿膜信号下降(或缺乏);Ⅴ型:IR再循环减少,降解增加

图2 Ⅰ类IR突变

突变使IR合成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表达被截短了的IR

图3 Ⅱ类IR突变

突变位于α亚基,突变导致IR的翻译后修饰异常及IR向膜内转运障碍

图4 Ⅲ类IR突变

突变位于α亚基,使IR与胰岛素的结合亲和性下降

图5 Ⅳ类IR突变

突变型IR抑制IR酪氨酸激酶活性

图6 Ⅴ类IR突变

突变位于α亚基,导致IR降解加速

类型

1.Ⅰ类突变

(1)IR合成提前终止

IR基因的第1~14个外显子编码IR的胞外区,IR基因的无义突变(发生于133、372、672和897位点)所编码的IR无胞外区,或插入突变使读码框架移位,引入一个终止密码子也产生类似后果,如外显子1的10bp缺失,外显子3和14的缺失或外显子‐内含子接合处的剪接缺陷等。

(2)顺式作用突变(cis‐actingmutations)

这种IR突变类型使IR mRNA生成减少或产生不稳定型mRNA,使IR合成量降低及膜上的IR数目减少。这类突变罕见,主要见于IR基因的遗传性缺失。

2.Ⅱ类突变

该类突变使IR转录后的加工修饰缺陷,并伴有IR自胞质向胞膜的转运障碍。α亚基的N端和胞外袢有19个N‐糖化位点,此外,α亚基的N端还有两个较大的配体结合肽段(L1和L2),此段为螺旋结构,并与富含半胱氨酸的杆状肽段相连。IR原的转录后加工使IR的分子量增加(α亚基由120ku增至135ku),β亚基由85ku增至95ku,这是保证IR功能正常的重要前提,但有些突变使IR原的分子折叠障碍,使大量的IR原不能通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Ⅱ类突变主要有V382F、V28A、A15K、G31R和H209R等。Ⅱ类突变型IR原仅有10%~20%可被加工,但其与配体(胰岛素)结合的亲和力和β亚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是正常的。另一类突变型IR的缺陷使IR不能自胞质转运至胞质膜中(如N15K),这种突变使IR与配体的亲和力下降至原来的1/5。此外,Rouard等鉴定出两种L1区突变所致的胰岛素抵抗新类型(D59G、L62P)。D59G突变患者的IR与胰岛素结合明显减少;而L62P突变使IR蛋白的细胞内区不能形成正常的三级折叠结构和寡聚体,IR被迅速降解,胰岛素信号无法传入细胞内,导致胰岛素抵抗。

3.Ⅲ类突变

IR与IGF‐1受体和IR相关受体(insulin receptor‐related receptor,IRR)的结构高度同源。实验发现,如果IGF‐1受体的富含半胱氨酸区(191~290)被IR中的相同结构域替代,那么这种嵌合型IR与胰岛素和IGF‐1的结合亲和力都很高。但改变IRα亚基N端结构的突变都有可能改变IR的配体结合性能(如N15K、S323L及R735S等),见图4。

4.Ⅳ类突变

这类突变使IRβ亚基中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下降(如R993Q、G1008V和K1068E等)。目前鉴定的Ⅳ类突变已达二十多种。此型突变的特点是IR胞吞障碍,酪氨酸激酶活性显著下降而IR与配体的结合亲和力正常,血清胰岛素升高。酪氨酸激酶活性下降通过优势负性作用而导致胰岛素抵抗,在IR基因转染实验中,胰岛素使突变型IR掺入胞嘧啶的量仅增加2倍,而野生型IR使其增加8倍,见图5。

5.Ⅴ型突变

胰岛素促进IR在靶细胞膜上的内陷和胞吞,被胞吞后的IR要么被溶酶体降解,要么进入胞膜内再利用(再循环)。溶酶体降解IR,引起所谓的IR降调节。内饮体(endosome)的pH值为5.5,这有利于IR与胰岛素的离解。例如,IR的K460E和N462S突变使IR与胰岛素的离解困难,大量的IR不能被再利用,而被降解灭活(见图6)。

作者
苏欣
来源
内分泌学(上、下册),第2版,978-7-117-08744-5
上一篇:遗传性胰岛素不敏感综合征 下一篇:胰岛素受体后缺陷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