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pancreatic polypeptide‐producing tumor,PPoma
胰多肽瘤(pancreatic polypeptide‐producing tumor,PPoma)最常位于胰腺,是胰腺的内分泌肿瘤之一,其发病多与内分泌肿瘤综合征1(MEN‐1)基因失活有关,通常为MEN‐1的组分。发病年龄多在40~60岁,平均51岁,本病男性发病比女性少。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且症状的轻重与血浆胰多肽水平的高低无相关性,其症状主要是由肿瘤本身侵袭所致。
PP瘤多位于胰腺头部,偶见于体、尾部,肿瘤位于胰腺头、体、尾的比例是14∶2∶3。约半数以上为分泌胰多肽(PP)的腺癌,也有良性或仅呈PP细胞增生的现象。瘤体直径可在1~15cm之间,多数>5cm,呈单发,用免疫组化分析可发现肿瘤组织中含有PP。电镜下,可见肿瘤细胞颗粒形态符合PP颗粒,个别含有其他肽类。PP瘤常为MEN‐1的组成部分,肿瘤组织中PP含量极高,多数>1 000pg/ml,其他激素极微。
腹部B超、CT、MRI、动脉血管造影、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或手术探查等可发现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和测定肿瘤中的激素能证实瘤组织中的PP及其含量。
1.手术
由于PP瘤通常无激素相关症状,治疗主要是针对肿瘤本身,尽早手术切除肿瘤。即使发生转移,手术切除转移灶,仍可使症状缓解,生化指标恢复正常。据报道PP瘤患者被确诊时,已有64%~92%发生转移,如能切除转移灶,仍能有效地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2.化疗
对于已有转移而手术不能清除转移灶的患者应予化疗,使用链脲霉素、阿霉素或氟尿嘧啶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