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neuroendocrine disorders
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此,神经系统疾病常伴有激素分泌失常。下丘脑疾病使下丘脑及垂体的激素分泌异常,导致靶腺和相应靶组织的功能异常。神经内分泌疾病应包括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或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疾病,本文主要讨论与下丘脑有关的神经内分泌疾病。
一、下丘脑-神经垂体疾病
(一)尿崩症
尿崩症(diabetes insipidus,DI)是由于抗利尿激素缺乏而引起以多尿、多饮与低比重尿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病因是下丘脑-神经垂体的疾病,但部分可无明显病因。下丘脑-垂体的病变主要为肿瘤(颅咽管瘤、松果体瘤、转移性肿瘤等),其次为垂体手术、颅脑损伤、颅内感染等。部分与遗传有关,家族性中枢型尿崩症(familial central diabetes insipidus,FCDI)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可由于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缺陷,导致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缺乏或降低,使肾脏不能进行正常的尿液浓缩。中枢性尿崩症患者可行激素替代治疗。
(二)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syndrome of inappropriate antidiuretic hormone secretion,SIADH),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或作用增强所导致的低钠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肺部疾病(肺结核、肺炎等)是SIADHS的常见原因,神经系统疾病(颅脑外伤、脑肿瘤、脑炎、脑脓肿、脑出血等)也可导致SIADHS,主要通过累及下丘脑的视上核、室旁核及神经垂体,使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及释放量增多。
二、下丘脑-腺垂体疾病
(一)GHRH相关的神经内分泌疾病
1.下丘脑疾病引起的GHRH缺乏
最常见的原因是下丘脑的各种肿瘤,儿童或年轻人以颅咽管瘤最常见,老年人则以垂体、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和下丘脑、松果体肿瘤常见。由于下丘脑的各种肿瘤影响GHRH的产生和释放,导致GH分泌不足,发生垂体性侏儒;可导致促性腺激素的缺乏,出现生长期的儿童身材短小、青春期延迟等。内分泌功能检查表现为GH在夜间分泌高潮消失和GH对激动性刺激的分泌反应消失。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体征和内分泌功能检查,下丘脑MRI或CT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治疗上应尽可能切除肿瘤,然后用GHRH替代疗法。
2.GHRH分泌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其中下丘脑功能异常为其中原因之一。
(二)LHRH相关的神经内分泌疾病
与LHRH分泌及调节异常有关的疾病,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LHRH分泌提前或过多,如真性性早熟;②LHRH分泌不足或释放延迟,如特发性低促性腺性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Kallman syndrome、神经病变继发性性功能减退症、青春期延迟等;③LHRH释放频率和(或)幅度异常,如下丘脑性闭经;④LHRH分泌受抑制,如高催乳素性闭经。
1.LHRH分泌过多或提前
LHRH分泌过多或提前可以引起性早熟及性功能亢进,性早熟又包括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true precocious puberty)是指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性腺过早发育成熟。
(1)特发性真性性早熟:其发病与下丘脑的发育异常或功能异常,导致GnRH(LHRH)分泌增多,患者血促性腺激素(如LH、FSH)及性激素(如睾酮、雌二醇)的基础值增高,而对GnRH兴奋试验的反应和正常青春期相同。
(2)中枢神经病变引起的性早熟:当下丘脑后部、第三脑室底及正中隆起出现破坏性病变如颅咽管瘤、松果体瘤、脑炎、脑积水等,肿瘤破坏或干扰在正常儿童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存在抑制GnRH生成及分泌的神经通路,引起GnRH过早分泌,出现性早熟。由于松果体瘤与内分泌有关,当松果体瘤扩展到下丘脑,可能破坏青春前期具有经常性抑制GnRH分泌作用的部位;或是由于松果体内正常时有抑制启动性成熟的因素减少,则发生性早熟。
2.LHRH分泌不足或释放延迟
(1)低促性腺性性功能减退症:GnRH分泌不足可以由于下丘脑器质性病变或损伤,也可以没有任何病变,下丘脑分泌GnRH或垂体分泌LH及FSH减少或缺乏,导致低促性腺性性功能减退症。内分泌功能检查显示血促性腺激素及性激素水平减低或缺失,HCG兴奋、LHRH和氯米芬试验能区别下丘脑或是垂体病变,其中垂体疾病对于兴奋试验无反应。
(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继发或伴随的性功能减退症:低促性腺素性功能减退症中部分病因是由于脑部器质性病变(如脑肿瘤、脑炎等疾病)引起,内分泌功能检查显示下丘脑-垂体-性腺功能减退,其他腺垂体功能正常。
(三)TRH相关神经内分泌疾病
1.下丘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下丘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可见于多种下丘脑疾病,也可由下丘脑单一TRH缺乏所致者,但少见。
(1)单纯性TRH缺乏综合征(isolated TRH deficiency syndrome):是由于下丘脑TRH分泌不足,导致垂体TSH分泌减少,T3、T4随之减少,而发生的甲状腺功能减退。
(2)TRH功能缺陷:见于儿童,是由于依赖于TRH调节的TSH分子糖基化过程不良所致。内分泌功能检查提示血浆甲状腺素水平低,TSH水平稍高,对TRH刺激的反应正常。
(3)脑外伤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在颅脑外伤后短期内可出现血浆中总T3、T4及游离T3、T4水平均降低,TSH水平正常。
2.下丘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
是由于垂体促甲状腺素细胞对甲状腺素的负反馈作用有抵抗性所致,病人周围组织对甲状腺素还是敏感的,因而出现甲状腺功能亢进。本病的另一种情况是垂体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对T3、T4有抵抗性之外,其周围组织细胞对T3、T4也有轻微抵抗性,因而甲状腺功能亢进在症状不明显。
(四)CRH相关神经内分泌疾病
1.ACTH分泌过多的库欣病:是垂体原发病引起或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或下丘脑分泌CRH 或CRF(如AVP、催产素、去甲肾上腺素、AT-Ⅱ、CCK等)过多所致。
2.单一ACTH分泌过少所引起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由于下丘脑CRH分泌过少或者垂体病导致ACTH分泌过少所致。
(五)催乳素相关神经内分泌疾病
1.特发性高催乳素血症(idiopathic hyperprolactinemia,IHP)
是指没有垂体微腺瘤或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可以引起PRL分泌的情况下,出现血浆PRL水平增高者。其最常见的病因是下丘脑-垂体疾病,可能与下丘脑多巴胺运输障碍,PRL细胞对多巴胺敏感性减弱,刺激PRL分泌的PRF作用亢进等有关。
2.下丘脑器质性病变所致高催乳素血症
当下丘脑或垂体发生器质性疾病,如垂体柄折断、颅脑损伤、脑炎、颅咽管瘤等,破坏PIF的合成部位,阻断PIF进入垂体门静脉系统的通路,解除PIF对垂体催乳素细胞分泌的生理性抑制,而出现高催乳素血症。
三、神经代谢调节异常的疾病
下丘脑疾病能够不经过垂体而影响许多神经调节功能,包括能量代谢、食欲、体温调节、行为、睡眠及自主神经功能等。自主神经支配着心血管、呼吸、胃肠、肾及泌尿道、造血系统等的功能活动。下丘脑腹内侧及腹外侧的基本功能之一是调节稳定热能代谢,维持体重平衡。腹内侧的饱感中枢及腹外侧的饥饿中枢在动物已经证实。腹内侧下丘脑受损引起多食、肥胖;腹外侧受损则引起厌食、消瘦,但是少见。
下丘脑病变产生肥胖者约占25%,当下丘脑腹内侧发生肿瘤、外伤、炎症等都可伴随肥胖,称为下丘脑性肥胖。可能的机制有:食物摄取量异常增加,当超过消耗量时,以脂肪形式沉积。患者常伴有胰岛素抵抗,甚至出现糖尿病;性功能及性行为异常,可出现性欲减退、性功能减退等。由于下丘脑可能是破坏性病变,故下丘脑性肥胖治疗一般得不到成功。
四、神经内分泌与精神疾病
研究发现精神疾病患者存在有神经递质代谢异常,神经递质异常与精神病及内分泌功能紊乱之间关系尚不明确。抑郁症患者存在皮质醇的分泌增多,血浆皮质醇水平增高,尿游离皮质醇水平增高,ACTH-皮质醇的分泌失去正常节律,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不被抑制。随病情好转,上述异常可恢复,提示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