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鼻窦炎是鼻旁窦的炎症性疾病,又分为急性(ARS,病程<12周)和慢性(CRS,病程>12周),以及伴或不伴有鼻息肉。鼻-鼻窦炎是多因素疾病,涉及解剖学、局部或全身免疫防御、纤毛功能异常、过敏、遗传、妊娠反应、内分泌功能失调、感染、骨炎、环境、医源性等因素。上述病因可独立存在,更多情况下是多种病因共存。因此,鼻-鼻窦炎对下呼吸道的影响以及与下呼吸道疾病之间真正的内在关联至今仍不甚清晰。与CRS密切相关的呼吸道疾病有哮喘、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COPD、慢性支气管炎等。阿司匹林不耐受、真菌变应性鼻窦炎、纤毛不动综合征、囊性纤维化(黏滞病)常合并有CRS和鼻息肉。
(一)CRS与哮喘
CRS与支气管哮喘是并存疾病。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约50%的哮喘病人伴有CRS。90%严重哮喘患者CT显示鼻旁窦黏膜增厚。哮喘在人群中发病率为5%~8%,而在CRS鼻-鼻窦炎中为10%~30%。
1.CRS对哮喘的影响
(1)导致气道高反应,60%的病人气道激发可能导致肺功能下降。
(2)病变程度与哮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3)可能是哮喘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
(4)鼻旁窦CT异常程度与严重哮喘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肺功能减退程度有关。
(5)药物治疗:CRS有利于支气管哮喘的控制。
(6)鼻旁窦手术后哮喘病人的肺功能明显改善,减少了全身糖皮质激素的用量。
2.CRS与哮喘相关的可能机制
(1)CRS鼻息肉阻断鼻通气,影响了鼻功能,降低了下呼吸道的抵抗力以及对疾病的预防作用。
(2)病因学相同或重叠。
(3)组织病理学特征很大程度上相互重叠和高度相似,鼻和支气管灌洗液中一致的炎症表现,相同的纤毛上皮损伤、基底膜增厚、气道重塑过程,组织中细胞因子模式上高度相似,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4)两者同具变应性时,可通过神经反射和全身途径相互作用、升级。
(5)鼻后滴漏分泌物反复刺激咽部黏膜,通过咽支气管反射引起下气道的炎症或痉挛。金黄色葡菌超抗原可能经鼻后滴漏进入下呼吸道。
(6)两者均表现为呼出气中的NO增高。
(二)CR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RS与COPD均为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CRS是COPD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已经被诸多学者认同。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有
1.COPD患者经常伴有鼻部症状及鼻部炎性疾病。
2.鼻部症状的存在可使COPD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降低。
3.脓性分泌物鼻后滴漏和鼻塞是COPD和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影响因子。
4.CRS的存在与COPD患者病情的加重、恶化以及治疗无效存在明显相关性。
5.具有鼻部症状的COPD患者比无症状的患者有较高的中性粒细胞活性以及组胺分泌量。
6.COPD患者鼻和支气管黏膜的病理炎症过程表现为很强的一致性。
7.流感嗜血杆菌均是CRS与COPD常见的感染细菌。
(三)CRS与其他下呼吸道疾病
CRS是儿童和成人反复咳嗽和喘鸣的独立危险因素。确定UACS是慢性咳嗽的病因应参考下列原则
1.病人存在鼻、咽喉部的疾病或症状。
2.排除其他可能导致慢性咳嗽的病因。
3.针对其他导致慢性咳嗽的试验性治疗无效。
4.针对UACS的试验性治疗有效。
应当注意的是导致慢性咳嗽的多种病因可同时存在,如UACS可同时有反流性咽喉炎、胃食管反流、OSAS甚至下呼吸道其他疾病。慢性咳嗽与UACS将另有介绍,本文不做详述。
有研究表明,CRS的存在及其严重程度与支气管扩张的难治性和病情进展有关,治疗CRS有助于减轻支气管扩张病人的咯血、脓痰等临床症状,减缓支气管扩张病情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