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先天性胸腹膜疝
先天性胸腹膜疝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Bochdalek疝;膈肌后外侧疝

作者
陈荣昌
概述

腹腔内脏器通过膈后外侧部的胸腹膜孔疝入胸腔者称胸腹膜疝(又称Bochdalek疝或膈肌后外侧疝)。主要见于新生儿,其发病率约0.159/10万新生儿,常合并其他畸形。在成年人此疝罕见。好发于左侧,占70%~90%。右侧少见是由于右膈有肝脏保护,且右侧的Bochdalek孔在胚胎发育期较左侧闭合早。

膈肌发育的胚胎学与膈疝的病因

胚胎发育过程中,由横膈、纵隔和胸壁肌肉的一部分发育成膈肌,最后闭合的部分是后外侧三角区,即胸腹膜裂孔。如膈肌的胚胎发育障碍使胸腹膜裂孔延迟闭合或肠管过早转入腹腔,腹内脏器易经此孔向胸膜腔疝出,造成胸腹膜疝,可合并肠旋转不全、左侧阑尾等畸形。

病理学

胸腹膜裂孔位于膈肌的后外侧部,左右均有,呈三角形,尖端朝向膈肌的中央部,底边在肾脏之上。缺损的胸腹膜裂孔大小不等,从1cm至单侧膈肌大部分面积。腹腔脏器经缺损疝入,多无疝囊。左侧的常见疝内容物有胃、大网膜、结肠、小肠、脾、肾和胰腺等。右侧的常见疝内容物有肝、小肠和结肠。约1/3的患者伴有小肠旋转不全。部分病例合并高位肾、肺发育不全、支气管囊肿或先天性心脏病等。

病理生理

与疝大小、内容物和是否有阻塞或嵌顿有关。小的疝和疝内容物没有受到阻塞或嵌顿时,可能无特殊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大的疝内容物可以对患侧肺挤压,导致外压性肺不张和影响肺部的通气和换气功能。纵隔移位使大血管扭曲,回心静脉血量减少而造成低心排血量。疝内容物为胃肠时,由于管腔的扭曲,可能引起胃肠梗阻。当疝内容物的血液循环受阻时,有可能导致绞窄而引起疝内容物的坏死。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胸腹膜疝X线胸片或胸透时的典型表现为:患侧胸腔内有多个气襻,腹部充气的肠襻减少,心和纵隔向健侧移位,多数发生在左侧。右侧胸腹膜疝时,如果疝内容物为肝脏,则表现为右下胸腔内有一不透明的肿块影,纵隔向左移位,右上腹部有“缺肝征”(即在右上腹的肝区出现充气肠襻)。在新生儿,X线钡餐检查可能加重胃肠道梗阻,使嵌顿的肠襻进一步膨胀,加速坏死和破裂,故应尽可能避免做此项检查。然而,年龄>3岁的患者,出现肠梗阻或绞窄的可能性很低。可考虑钡餐(疝内容物为胃)或钡灌肠(疝内容物为结肠)协助明确诊断。人工气腹检查可见气体进入胸腔,有确诊意义。MRI和CT检查可通过矢状面或冠状面断层显示,能够清晰显示疝的部位和疝入的内容(图1),具有确诊的意义,已经成为主要的诊断手段。

胸腹膜疝应与下述疾病相鉴别:先天性肺囊肿、先天性局部肺气肿、先天性囊性腺样畸形和肺发育不良等。当疝比较小且疝内容物为实质性脏器(如大网膜等)时,需要与下肺部的肿瘤相鉴别。当疝内容物含有较多液体时,有误诊为胸腔积液的报道。当疝内容物含有较多的气体时,亦有误诊为气胸的报道。只要提高认识水平,通过多种切面的CT或MRI成像,通常鉴别不难。

图1 先天性胸腹膜疝

A.正位X线片上显示左下肺野斑片影,伴有透亮区;B.侧位X线片显示病变靠后;C、D.CT显示腹腔脏器经膈肌的后外部分疝入胸腔。

治疗

通常需要外科手术治疗。在新生儿,巨大的疝如不行手术治疗,约75%的病婴在1个月内死亡。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很重要。产后2天内手术,死亡率较高(50%~75%),产后2天以上手术,其死亡率明显降低。因此,当病情严重时,可考虑机械通气或体外膜氧合,待产后2~5天再行手术治疗,有利于降低死亡率。手术疗效和预后还与患侧肺发育不良的程度,是否有胃肠道扭转、梗阻、绞窄或合并其他畸形等因素有关。

年长儿童和成人的胸腹膜疝内容多为胃、结肠、肝脏等。对呼吸和循环影响不大。一般肠梗阻和绞窄的可能性较低。应该择期手术治疗,死亡率低(1%~3%),疗效多满意。

来源
呼吸病学(第3版),第3版,978-7-117-31906-5
下一篇:先天性胸骨旁疝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