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beryllium poisoning
中文别名 :铍病
铍是一种银灰色高硬度的碱土金属,高熔点、低电导率、高强度和刚度、高导热性,表面能形成致密的氧化保护层,广泛用于核工业、航天工程、通信业、电子行业、金属合金、生物医学和半导体工业中。急性铍中毒(beryllium poisoning)系大量吸入铍及其化合物的烟尘、蒸汽所致,临床表现为化学性支气管炎和肺炎。慢性铍中毒引起以肺肉芽肿和肺纤维化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又称铍病(berylliosis)。
铍主要以粉尘、烟雾、蒸汽形式经呼吸道吸收。铍及其化合物在胃肠道摄取率不超过0.2%;可经破损皮肤吸收,引起局部病变。铍及其化合物能抑制碱性磷酸酶、磷酸葡萄糖变位酶、透明质酸酶及三羧酸循环中的脱氢酶等重要酶系统,影响组织细胞的代谢功能。
吸入不溶性铍化合物常滞留于呼吸道、肺和肺淋巴结;可溶性铍化合物主要蓄积在肝、脾、肾和骨骼。吸收的铍化合物从尿中排出慢,可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沉积于肺的铍排出更慢,毒性较强。
急性铍病表现为非特异性呼吸道化学性炎症和全身中毒,存在明显剂量-效应关系,与铍化合物的溶解度和酸性强度有关,溶解度越大,酸根离子越强,化学性炎症越严重。慢性铍病是由细胞介导的迟发型变应性疾病,是铍特异的CD4+T细胞在疾病部位累积,以非干酪样肉芽肿形成为病理特征的多系统损害,肺部病变最为严重。接触剂量与病情不一定平行。铍作为半抗原与肺内的一些未知蛋白质结合,致敏辅助T淋巴细胞(Th+),并经铍处理后Th+增殖,直至在巨噬细胞表面与Ⅱ级抗原相联系,Th+激活巨噬细胞,并加速其分化,成为上皮样细胞。由于铍很少被排泄,这种免疫反应持续,形成肉芽肿。肉芽肿中上皮样细胞和淋巴细胞产生的纤维基因因子,使纤维添补,胶原产生,最后结疤、萎缩,导致肺功能障碍。铍接触引起的皮炎也具有变态反应性质。人白细胞抗原HLA-DPBI Glu69特异性基因表达与慢性铍病有关。铍暴露还可以引起癌症(如肺癌),已被国际癌症中心明确为人类致癌物。
尿铍测定,正常为阴性。慢性中毒者可为0~5μg/L。铍特异性淋巴细胞转化试验、铍激活活性玫瑰花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皮肤斑贴试验阳性。尚有血清γ球蛋白、免疫球蛋白(IgG、IgA)增高等。
(一)急性铍病
卧床休息,吸氧等对症处理。可参照“刺激性气体中毒治疗”。
(二)慢性铍病
无特效解毒药,以对症治疗为主。应及时停止铍接触。泼尼松每日15~30mg,30~45天为1个疗程,每年2个疗程,连续2~5年;或3个月1个疗程,病情好转后渐减量,至维持量每日5mg,长期服用。皮肤局部治疗,接触性皮炎用炉甘石洗剂或肾上腺皮质激素软膏。铍溃疡的主要处理是洗洁创面。皮肤肉芽肿或皮下结节可行手术切除。
车间空气中铍及其化合物浓度的国家卫生标准,PC-TWA为0.0005mg/m3,PC-STEL为0.001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