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ement pneumoconiosis
水泥为人工合成的硅酸盐粉状建筑材料,其熟料所含总硅量约20%~24%,大部分为硅酸盐,游离二氧化硅一般在1%~9%;水泥成品主要为无定形硅酸盐,游离二氧化硅仅为2%左右,此外,尚含有少量钙、铅、铁、镁等化合物及铬、钴、镍等微量元素。水泥尘肺是长期吸入高浓度水泥粉尘而引起肺部弥漫性纤维化的病变,故属于硅酸盐尘肺;水泥的原料则为石灰石、黏土、页岩、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及滑石粉等混合而成,因此,接触生料水泥粉尘引起的尘肺,属于混合性尘肺。
主要是尘斑和尘斑灶周气肿,伴有肺间质纤维化,大块病灶由尘斑和胶原纤维共同形成。
尘斑:大体标本,弥漫性分布,呈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约1~5mm,质软。
镜下:为粉尘纤维灶,呈星芒状,多位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和小血管周围。粉尘纤维灶由游离尘粒、尘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水泥小体”及不等量的胶原纤维共同构成。
“水泥小体”于电镜下观察:呈圆球体或椭圆球体,平均为5~8mm,其核心的元素组成与水泥生产现场元素成分基本一致。
灶周气肿:大体标本,可见气肿与尘斑伴随,且尘斑与气肿呈正相关,直至形成肺大泡。镜检,为破坏性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肺间质轻度纤维化:呼吸性支气管及其伴行小血管周围和少数小叶间隔呈轻微纤维化。间质的肌型动脉呈不同程度的硬化改变。
大块纤维化:大体标本,多发生于上肺叶靠近胸膜,形态不规则,黑灰色,质硬。镜检:由粗大、密集、多向走行的胶原纤维和大量粉尘构成。硅的重量百分比为19.67%,明显低于矽肺大块纤维化中硅的重量(35.7%)。
尘性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以细支气管以下部分最为显著,其正常结构几乎全部被结缔组织所替代。
胸部X线表现是由粗细、长短、形态不一,且致密交叉的不规则“s型”小阴影,在其背景上可见密度较低、形态不整的类圆形小阴影,大小多在1.5~3mm之间;随病情进展,病变可蔓延到两上肺野,可见“q型”阴影或长条形与肋骨走行相垂直“八字型”的大阴影,周边有气肿带;此外,肺门也可见增大,结构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