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肺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
基本信息

中文别名 :Churg-Strauss综合征

作者
周新
概述

变应性肉芽肿性血管炎,或称Churg-Strauss综合征(CSS),是一主要累及中、小动脉和静脉,以哮喘、血和组织中嗜酸细胞增多、嗜酸细胞性坏死性血管炎伴有坏死性肉芽肿为特征的系统性血管炎。1939年Rackemann Greene首先注意到一组诊断结节性多动脉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以及肺内浸润灶,当时考虑其可能是结节性多动脉炎的一种特殊类型。1951年Churg和Strauss报道了13例具有哮喘、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肉芽肿炎症、坏死性系统性血管炎和坏死性肾小球肾炎的病例,提出其是有别于结节性多动脉炎的另一类型的血管炎,命名为Churg-Strauss综合征。

病因和发病机制

CSS病因不明。推测由于嗜酸性粒细胞组织浸润、脱颗粒,释放的阳离子蛋白和主要碱基蛋白具有细胞毒性,破坏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从而引起全身血管炎。也有人认为CSS与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的MPO刺激机体产生ANCA引起的Ⅲ型变态反应有关。少数个例报道接触变应原(如放线菌、抗惊厥制剂、别嘌呤醇等)也可诱发CSS。文献报道63.8%的患者既往有变态反应史,说明CSS患者对多种抗原抗体反应性增高以及IgE介导血管活性物质增多,导致血管炎发生。近几年陆续有报告有哮喘患者应用白三烯拮抗剂后发生CSS,考虑CSS和白三烯拮抗剂有关。目前有2种不同的假设: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应用可以使严重哮喘患者的口服糖皮质激素的用量减少,从而暴露出先前没有被认识到的CSS。②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促进了严重哮喘向CSS的生物转换。近期的研究并未提供更多的证据证明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在CSS中的作用,而是更支持第一种假设。

病理学

CSS主要累及小动脉和小静脉,但中等血管如冠状动脉也可受累。典型病理改变为:①组织及血管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②血管周围肉芽肿形成,典型者表现为巨细胞周围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围绕,外被上皮样细胞;③节段性纤维素样坏死性血管炎。此3种病理改变可单独或同时存在。

分期

将CSS的自然病程分为3期:

1.早期(前驱症状期或血管炎前期)

多数患者早期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平均发病年龄28岁)。几年后发展为哮喘(平均发病年龄35岁)。病情进一步进展出现难治性哮喘。最后出现血管炎(平均发病年龄38岁)。但这种次序不是固定的,所有的病理表现可以同时出现,有些患者可以没有过敏性鼻炎,而少数患者的哮喘发生在血管炎后。

在病程的早期未出现血管炎时,通常已出现明显的血管外嗜酸细胞组织浸润。因此,存在组织嗜酸细胞浸润而无明显的血管炎的表现,是CSS的早期表现。嗜酸细胞组织浸润,可以累及到肺、胃肠道以及淋巴结等,出现相应表现。

2.血管炎阶段

此期典型的病理改变为:①广泛的嗜酸细胞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小动脉和小静脉;②坏死性肉芽肿,周围环绕坏死的嗜酸细胞。在此阶段,多数病例表现为非坏死性血管炎,明确的非破坏性的血管壁嗜酸细胞浸润是CSS血管炎期的特征。此期通常影响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3.血管炎后期

此期治疗较好的患者已无活动性血管炎的表现,但可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及遗留周围神经病。病理表现为小血管栓塞,栓子周围广泛的弹力纤维破坏,通常缺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从哮喘发作到出现系统性血管炎一般需3~7年的时间,也有些患者需经历数十年。但并非所有的患者均经历上述3个阶段。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一)常规检查

1.血常规

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比例增高,绝对计数一般高于1.5×109/L,占白细胞总数的10%~50%。嗜酸性粒细胞的增高可出现在病程的任何阶段,其数目与其组织浸润的程度并不一定一致。经治疗病情缓解后其数值可下降。此外,可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加,轻到中度的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2.尿常规

尿沉渣检查可出现镜下血尿、红细胞管型以及蛋白尿。

3.血清IgE水平

75%的患者血清中IgE水平升高,随病情缓解可下降,血管炎反复发作者可持续增高,是本病的特点之一。

4.其他

病情活动时,可有ESR、CRP、γ球蛋白升高,补体下降,但无特异性。肾脏受累时可出现血清肌酐及尿素氮升高。

(二)抗体检查

50%~75%的患者出现ANCA的阳性,主要为MPO-ANCA(p-ANCA)。可有RF的阳性,但一般滴度不高。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

肺部阴影的多变性是其特点。多为结节状或斑片状阴影,边缘不整齐,弥漫分布,很少形成空洞。肺出血时表现为大片或斑片状阴影。27%的患者出现胸腔积液,胸腔积液常规检查可有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偶有肺门淋巴结肿大。

2.胸部CT

肺野外周可见毛玻璃样肺实变影。偶有实质性结节。可见支气管扩张以及支气管壁增厚。病程长者可见肺间质纤维化。

(四)病理检查

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

33%的患者BAL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2.活检

有局部脏器受累时行活检有助于诊断,如肺的经支气管镜活检或胸腔镜或开胸肺活检,皮肤、肾脏、神经及肌肉活检。常取腓肠神经活检。肺活检可见小的坏死性肉芽肿以及小血管的坏死性血管炎;肉芽肿中间为嗜酸性粒细胞组成的中心,周围巨噬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成放射状围绕。肾活检呈局灶性或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对CSS无诊断特异性。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一)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仍是首选的治疗,多数CSS患者对其效果良好,单用临床缓解率91.5%,但其中25.6%患者经3个月至22年复发。对病情相对局限的患者,一般用泼尼松1~2mg/(kg·d),待临床症状缓解,胸部X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血沉等指标好转1个月后逐渐减量,维持治疗1年以上。对病情进展快、伴有重要脏器受累者,给予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一般为甲泼尼龙1.0g/d静点,连续应用3天后改为泼尼松口服。

(二)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可提高缓解率,协助激素减量或停药,并降低复发率。对以下三种情况需加用免疫抑制剂治疗:①对激素治疗反应差或产生依赖者;②有致命性合并症的患者,如进展性肾衰或心脏受累者;③出现与疾病进展相关的合并症,如血管炎伴周围神经病变者。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WG相同,以环磷酰胺最常用,其次为硫唑嘌呤、环孢素以及霉酚酸酯等。疗程不应少于1年。

(三)其他

血浆置换、生物制剂等效果有待进一步确证。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肺血管病及精选病例解析,第1版,978-7-117-25206-5
上一篇:坏死性结节病样肉芽肿病 下一篇:结缔组织病的肺部表现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