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airway-centered interstitial fibrosis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是一组以肺泡单位的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基本病变的非肿瘤性、非感染性疾病的总称。随着认识的深入,近年来不断有新的、不同于现有已知任何一型的间质性肺疾病报道,气道中心性间质纤维化(airway-centered interstitial fibrosis,ACIF)即是其中之一。此病于2004年由Churg等首先命名,目前共报道93例,其中国内报道5例。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组病例为2015年Kuranishi等报道的68例患者。ACIF病理上以细支气管中心性纤维化为特征,影像学上则有大气道周围纤维化的表现。
ACIF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不清。环境/职业暴露、胃食管反流和结缔组织病可能是其危险因素。在报道的93例患者中,59例有不同的环境或职业暴露史,包括鸟类、霉菌、木材燃烧引起的烟雾、棉花、牧草、粉笔灰、农药、清洁剂、可卡因等,其中确诊过敏性肺炎(血清中相关抗体阳性)5例。38例有或曾有胃食管反流症状,其中确诊胃食管反流29例。12例合并结缔组织病。93例中仅10例患者找不到任何危险因素。在有吸烟史记录的87例患者中,吸烟37例,不吸烟50例。因此ACIF可能与有机/无机物质的吸入或胃液的吸入有关。
(一)影像学
X线胸片上显著的异常为弥漫性网状结节影,以中内带为主,有支气管壁的增厚及小环状影,多有肺容积减小。CT上主要的异常是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牵引性支气管扩张伴气道壁增厚及周围纤维化(图1)。一些病例中,邻近中心气道可见纤维团块影。在Kuranishi等报道的68例患者中,病变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者占79.4%,外周分布为主者占20.6%,网状影见于所有患者,磨玻璃样阴影见于83.8%的患者,支气管扩张见于63.2%的患者,另有36.8%的患者表现为马赛克征或气体陷闭,20.6%的患者表现为小叶中央性结节。蜂窝肺、囊状影、胸腔积液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
图1 ACIF的胸部HRCT表现
HRCT显示支气管血管周围间质增厚、弥漫性线网状影及囊状影。
(二)肺功能和血气分析
肺功能表现为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弥散功能障碍。血气分析多有不同程度的静息或运动后低氧血症。
(三)支气管肺泡灌洗
11例患者进行了支气管肺泡灌洗,其中2例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析正常,但未给出具体数值,其余9例BALF中巨噬细胞平均为78%±11%;淋巴细胞平均为18%±11%;中性粒细胞0~9%,其中7例≤1%;嗜酸性粒细胞0~9%,其中6例≤1%。
(四)病理
ACIF病理上表现为以膜性和呼吸性细支气管为中心的间质纤维化(图2)。细支气管常有狭窄和扭曲,但无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引起的闭塞。因外膜纤维组织增生,细支气管壁常显著增厚,某些病例有细支气管壁上皮下纤维化和显著的平滑肌增生。受累气道周围肺实质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化。许多患者有细支气管上皮化生。气道壁和间质偶有少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肺泡内通常没有或仅有少量的巨噬细胞。胸膜也常有纤维化改变。
图2 ACIF的肺组织切片(HE染色,×30)
肺组织切片HE染色显示:细支气管周围纤维化,平滑肌增生,细支气管壁轻度慢性炎症细胞浸润。
由于肺活检标本均是开胸肺活检所得,因此只能从胸部CT上推测有大气道受累。正是因为有大小气道的同时受累,所以将此病命名为气道中心性间质纤维化。难得的是,Magali等对一例肺移植患者进行了研究,肉眼下,肺体积缩小,切面有弥漫的支气管和细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纤维性增厚,胸膜下也可见到局灶性纤维带。组织学上最明显的改变是以大小气道为中心的间质纤维化,纤维病变中有一些小血管结构。间质炎症反应轻微。Magali等的研究证实了大气道受累的存在。
除3例治疗情况不详外,其余90例患者中74例患者接受了不同剂量的激素治疗,32例患者尚接受了免疫抑制剂治疗,仅1例患者单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在Kuranishi等报道的68例患者中,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5年死亡率为32.5%。而在Kuranishi之前报道的22例患者中除3例预后不详外,治愈/改善者占31.6%,稳定者占15.8%,进展/死亡者占52.6%。Jouneau等报道1例患者激素治疗无效后加用克拉霉素,随访20个月病情稳定。预后不佳的预测因素有:存在咳嗽、静息状态下SaO2低、气道中存在机化组织、存在成纤维细胞灶及显微镜下蜂窝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