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外源性因子引起的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外源性因子引起的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类型

1.寄生虫感染(parasitic infections)

多种寄生虫感染可以引起肺部病变,同时伴有血液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寄生虫感染导致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聚集可能有2个主要原因:直接侵犯(如蛔虫、丝虫、并殖吸虫、十二指肠钩虫)和变态反应(如溶组织内阿米巴、弓蛔虫、华支睾吸虫)。在华支睾吸虫感染时,生命周期中出现的不同抗原可引起免疫反应,导致肺部出现单个或多个移行结节。由于不同地域寄生虫感染的类型不同,了解当地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对诊断非常有用。

粪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stercoralis)感染可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皮疹和一过性肺部阴影。在细胞免疫缺陷的患者,粪类圆线虫感染可导致严重后果,患者可出现肺部弥漫性病变、革兰阴性菌脓毒血症、呼吸衰竭等,死亡率高。

蛔虫(ascaris lumbricoides)感染也是一种导致肺部阴影和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的常见疾病。在大多数Loffler综合征病人中蛔虫感染可能是肺部阴影的主要原因。

班氏吴策线虫和马来丝虫感染是引起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原因,血清和BALF中含有高水平的IgE和IgG,并且与疾病的活动有关。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可达3.0×109/L,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平均在50%以上。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最早期的组织学检查特点是组织细胞向肺泡腔内移行,随后大量嗜酸性粒细胞侵入肺泡腔和间质,常常形成嗜酸性粒细胞脓肿。长期患者可出现肺纤维化。胸部影像学检查提示下肺弥漫性网格样阴影。

血吸虫病是一种地方病,多见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这种感染可分为三类:变态反应性皮炎,急性血吸虫病和慢性血吸虫病。慢性或复发性感染多发生于到疫区旅游或居住的人群。血吸虫卵存积于肺血管床可导致肉芽肿和纤维化形成闭塞性动脉病和肺动脉高压。急性血吸虫病多见于无免疫力而去疫区旅游者,与第1次接触血吸虫有关,CT检查可以在肺部发现大小介于2~15mm细小结节,或者是周围伴磨玻璃样晕征的较大结节。

肺胸膜肺吸虫病(PP)是由P.Westermani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多见于摄取生的或未煮熟的感染了后囊蚴的河蟹或蝲蛄所致。在痰、胸液或BALF中发现肺吸虫卵可以明确诊断,皮试或血清学检查对诊断也有帮助。影像学检查结果与疾病分期有关,早期表现主要为幼虫移行所致,可导致气胸、液气胸、局灶性含气实变影或条索影。后期主要与包囊形成有关,可出现薄壁囊肿、块状实变影、结节和支气管扩张的表现。典型CT表现可以为边缘模糊的胸膜下或叶间胸膜下结节,这些结节常含低密度的坏死组织,也可以为局限性胸膜增厚或胸膜下与周围肺野坏死性结节相连的条索影。在CT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相关性研究发现,胸膜下结节多是中央为多个虫卵的坏死性肉芽肿或由肉芽组织形成的机化性肺炎。邻近的胸膜增厚多与淋巴细胞浸润致组织纤维增生所致。其他CT表现有邻近的支气管扩张、磨玻璃样实变影、胸腔积液或气胸。PP在影像学上有时还类似于肺癌,甚至在PET检查时也表现为对 FDG(2-[fluorine-18]fluoro-2-deoxy-d-glucose)摄入增加。不伴有肺实质病变仅侵犯胸膜或心包膜的肺吸虫病也有报道。影像学上PP需要与细菌感染所致的肺脓肿、血管炎、肺结核和隐球菌病等鉴别。

2.药物反应

多种药物或毒性物质可致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药物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可以有多种多样的表现,从轻微的SPE样表现到暴发的AEP样表现。历史上有两次较明显的药物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暴发,第一次是食用含氨基苯衍生物的菜子油所致的毒油综合征,第二次是与摄入L-色氨酸有关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肌痛综合征。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如中毒性表皮坏死溶解和DRESS综合征(drug rash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性损害的药疹)甚至是致命的。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一般不引起肺部病变,一旦出现多提示病情严重。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药物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疾病多数仅需停用所用的药物即可,少数情况下如严重或持续存在的病例可短程使用糖皮质激素,有助于病情的恢复。

作者
沈华浩
概述
1.寄生虫感染(parasiticnfections) 种寄生虫感染可以引起肺部病变,同时伴有血液和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寄生虫感染导致肺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聚集可能有2个主要原因:直接侵犯(如蛔虫
来源
呼吸病学,第2版,978-7-117-15797-1
上一篇:支气管中心性肉芽肿病 下一篇: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