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中文别名 :鼻后滴流综合征
UACS 是耳鼻咽喉等上气道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是由慢性咳嗽、上气道典型临床表现和基础病共同构成的综合征。
以往将鼻部疾病引起的慢性咳嗽称之为鼻后滴漏综合征(PNDS)。之所以采用 PNDS 这个诊断术语,是因为急或慢性鼻炎和鼻 - 鼻窦炎,可有较多分泌物产生并流向鼻后部和咽喉部,引起局部炎症性和刺激性反应。由于 PNDS 涉及多种基础疾病,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标准复杂,有些患者不一定完全符合这些标准。相当部分鼻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并无鼻后滴流感、鹅卵石样征,因此有的学者直接采用鼻炎 / 鼻窦炎作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而不用 PNDS 的术语。鼻炎 / 鼻窦炎作为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容易掌握,但是未能包括引起慢性咳嗽的其他鼻咽部疾病,如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鼻后腺体增生等。美国 2006 年版的咳嗽指南提出了新的诊断名词“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取代原有的 PNDS,优点是涵盖的范围更大,缺点是诊断标准更难以把握,我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也于 2018 年规范了该名词的使用。
慢性鼻窦炎的影像学检查征象为鼻窦黏膜增厚、鼻窦内液平面等。咳嗽具有季节性提示与接触特异性变应原(例如花粉、尘螨)有关,变应原检查有助于诊断。慢性鼻窦炎涉及多种类型,如病毒性、细菌性、真菌性和过敏性鼻窦炎,部分合并鼻息肉。怀疑鼻窦炎时,首选 CT 检查,必要时行鼻内镜、变应原和免疫学检查等。
依据导致UACS的基础疾病而定。
1.病因治疗
(1)对于非变应性鼻炎以及普通感冒,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大多数患者在初始治疗后数天至2周内起效。
(2)变应性鼻炎患者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和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治疗。若无第二代抗组胺药,第一代抗组胺药亦有同样效果,但嗜睡等不良反应较明显。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有效。症状较重、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变应原免疫治疗可能有效,但起效时间较长。
(3)慢性鼻窦炎
1)细菌性鼻窦炎多为混合感染,抗感染是重要治疗措施。抗菌谱应覆盖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及厌氧菌,急性发作者不少于2周,慢性患者建议酌情延长使用时间。常用药物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类或喹诺酮类。
2)长期低剂量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慢性鼻窦炎的治疗作用证据有限,不建议作为常规治疗。
3)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疗程3个月以上。推荐鼻用激素治疗伴有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对于合并鼻息肉的慢性鼻窦炎患者,口服激素序贯局部鼻吸入激素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鼻吸入激素治疗。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咨询专科医师,必要时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
2.对症治疗
(1)局部减充血剂可减轻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缓解鼻塞症状,但不宜长期应用,需要警惕其导致药物性鼻炎的不良反应。鼻喷剂疗程一般< 1周,建议联合第一代口服抗组胺药和减充血剂,疗程2~3周。
(2)黏液溶解剂(羧甲司坦/厄多司坦)治疗慢性鼻窦炎可能获益。
(3)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作为慢性鼻窦炎及慢性鼻炎的辅助治疗措施,安全性佳,但其有效性仍有待进一步证实。避免或减少接触变应原有助于减轻变应性鼻炎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