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线虫病的肺部表现
线虫病的肺部表现
作者
瞿介明
概述

线虫属的寄生虫一般不寄生肺内,但其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能在人体内移行,引起内脏幼虫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VLM),在肺部移行可出现一过性肺部病变。偶有成虫异位寄生肺部并产卵,可引起肺部症状。

病原学

线虫(roundworm,nemathelminth)属于线形动物门,线虫纲(Nematoda),种类极多,其中寄生于人体的有10余种。常见的引起肺部病变的线虫主要有蛔虫、钩虫、丝虫、粪类圆线虫和旋毛虫等,偶见蛲虫累及肺部。此外动物寄生线虫如犬恶丝虫、猪蛔虫、犬弓蛔虫、猫弓蛔虫、棘颚口线虫、肝毛细线虫、美丽筒线虫及喉比翼线虫等也偶见引起人体肺部病变,多为幼虫在人体肺部移行所致。

发病机制

线虫引起肺部病变一般通过三个途径:①幼虫移行于肺部:线虫产卵后,卵在不同的环境下发育成幼虫,幼虫可经过各种途径到达肺部,成为造成肺部病变的最主要的原因。其中钩虫、蛔虫和粪类圆线虫的幼虫在发育过程中都需经过血液到达肺部毛细血管,再穿过血管壁到达肺泡,在肺泡腔内长期或短期停留,之后沿支气管、气管到达咽部,再进入肠道,这三种线虫是引起肺部线虫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丝虫和旋毛虫的幼虫经过血液分别到达肝脏、肌肉组织,有时也可累及肺,但发病率相对前三者更低。②成虫寄生于肺部:蛔虫的成虫偶可经肝脓肿侵入胸腔引起胸膜炎或穿入静脉最后到达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亦有报道成虫经咽部进入气管、支气管,造成窒息。丝虫成虫可到达肺血管引起肺栓塞。蛲虫幼虫不能通过血液、淋巴到达肺部,其成虫偶可经过口、鼻吸入肺内,并在肺内产卵引起病变。粪类圆线虫的幼虫偶可在细支气管内发育为成虫。③虫卵沉积于肺部:雌性成虫寄生肺部可排出大量虫卵,引起肉芽肿性病变。

病理学

线虫的幼虫、成虫和虫卵滞留肺部可引起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症浸润或肉芽肿反应。肺泡内有浆液性渗出,细支气管也有嗜酸性细胞浸润,支气管分泌物增加,并可出现支气管痉挛。幼虫在肺中移行,可穿过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引起点状出血,大量幼虫移行可引起出血性肺炎;幼虫经细支气管、支气管、咽喉移行时可引起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喉炎。幼虫或成虫进入肺动脉可引起肺栓塞,深部淋巴管阻塞可引起乳糜胸或血性乳糜胸。幼虫或成虫侵入胸腔可引起胸腔积液或脓胸。旋毛虫侵及呼吸肌可引起呼吸疼痛,侵及平滑肌可引起咳嗽和气急。另外偶见蛔虫成虫进入气管、支气管引起窒息。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血常规

可见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达10%~80%,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

2.病原学检查

粪便中可查蛔虫、钩虫的虫卵或成虫,也可查粪类圆线虫的杆状蚴。痰液或胸水中找到虫卵或幼虫、成虫即可确诊。周围血中可检查丝虫的微丝蚴。肛周皮肤查找蛲虫卵或成虫。肌肉活检查找旋毛虫幼虫及包囊。

3.血清免疫学检查

线虫抗原十分复杂,感染后可产生一定获得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方面,产生一定保护性免疫,减少重复感染。临床上多采用皮内试验测抗原,间接血凝法或免疫酶联吸附法等测定抗原或抗体,有辅助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的价值,但多不能作为治疗的依据。

4.分子生物学技术

可采用DNA探针、PCR技术、PCR-ELISA法检测丝虫。

5.X线胸片

X线胸片表现为一过性炎性浸润,中、下肺野出现小点状、片状阴影,可呈游走性,并可伴肺纹理增粗、肺门影增浓,一般在两周左右消退。线虫幼虫感染临床表现程度各不相同,但大多较轻,严重者少见。

6.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灌洗液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肺组织活检可见嗜酸性粒细胞浸润或嗜酸性肉芽肿,还可见到虫卵、幼虫或成虫。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对症和支持治疗

有呼吸道症状可进行止咳、平喘、祛痰、止痛治疗,伴有细菌感染加用抗生素。伴有消化道症状也需要选用止泻、助消化药物。以过敏反应为主要表现的可加用激素。

2.病原治疗

一旦明确诊断,均应及早给予特效驱虫药治疗。

蛔虫、钩虫、蛲虫治疗常用药物有:①首选阿苯达唑,400mg,1次顿服。②甲苯咪唑,100mg,每日2次口服,连服3天。③噻嘧啶,5~10mg/kg,晚上1次顿服。

丝虫治疗常用药物:①首选呋喃嘧酮(furapyrimidone),对微丝蚴与成虫均有杀灭作用,对马来丝虫和班氏丝虫均有良好效果,疗效优于乙胺嗪。用于班氏丝虫病,20mg/(kg·d),分3次餐后口服,连续7日为1个疗程;用于马来丝虫病,15~20mg/(kg·d),分3次餐后服用,连续6日为1个疗程。②乙胺嗪(海群生),对马来丝虫的疗效优于班氏丝虫,对微丝蚴的作用优于成虫。治疗班氏丝虫病,200mg每日3次餐后口服,连续7日为1疗程;治疗马来丝虫病,200mg每日3次餐后口服,连续3日为1疗程。间隔1~2个月后可重复2~3个疗程。患者服药后可因大量微丝蚴的死亡而引起变态反应,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等症状。③伊维菌素,具有广谱抗丝虫活性,对微丝蚴具有强大的杀灭活性,但对成虫无活性。可影响盘尾丝虫的微丝蚴在雌虫子宫内的正常发育,并抑制其从孕虫宫内的释放,迅速减少患者皮肤内的微丝蚴数量,为治疗盘尾丝虫病的首选药,0.15~0.2mg/kg,单剂顿服,间隔6~12个月复治1次。

粪类圆线虫常药物:①首选噻苯唑,25mg/(kg·d),分2次口服,3日为一疗程,对播散性粪类圆线虫病者,疗程为5日,幼虫移行症疗程7~10天。②阿苯达唑,400mg/d,连服6日。③伊维菌素,对噻苯唑、阿苯达唑耐药的粪类圆线虫,0.2mg/kg,单剂顿服。

旋毛虫常用药物:①首选阿苯达唑,400mg/d,5日一疗程。②噻苯唑,能抑制雌虫产幼虫,并可驱除肠道内的早期幼虫和杀死肌纤维间的幼虫,25mg/kg,每日2次口服,连服5~10日。在病原治疗时宜注意赫氏反应发生,若体温过高或出现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的征象及严重的毒血症时,可辅以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利用其非特异性的消炎和抗变态反应的作用以缓解症状。可选泼尼松(prednisone)20~60mg/d,口服3~4日,然后逐渐减量,10~14日后停药。

预防

注意个人和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加强粪便管理。

来源
呼吸病学,第2版,978-7-117-15797-1
上一篇:肺弓形虫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