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良性间质瘤
良性间质瘤
作者
黄庆文;任建林
概述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指原发于消化道,富含梭形、上皮样细胞,表达KIT蛋白的间叶性肿瘤,是一种相对比较少见的消化道肿瘤,其发病率占胃肠道肿瘤的0.2%,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90%好发于40~70岁之间,中位发病年龄为60岁。目前认为其来源于肠道的Cajal间质细胞或其干细胞前体,是一种具有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其恶性程度主要依据病理学标准:肿瘤的大小、有丝分裂指数(MI)、肿瘤细胞的密集度、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及远处转移、有无出血坏死或黏膜侵犯等来评估。一般认为,肿瘤直径<2cm、MI <5/50高倍视野、无黏膜侵犯及远处转移则认为是良性的。

病理学

间质瘤大小不一,界限清楚,但无薄膜,肿瘤大多位于肌壁间,少数位于浆膜层,可附于胃的外表面或黏膜下,可向腔内突起呈息肉状。极低危的肿瘤直径通常≤2cm,结节状、质地坚韧、切面均一、灰白色;高危性肿瘤直径通常>5cm,可浸润周围组织或粘连,可伴黏膜溃疡形成,质较软,切面呈鱼肉样,灰红或暗褐色,可见出血、坏死和囊性变。组织学形态分为3类:梭形细胞型(70%)、上皮细胞型(20%)、梭形细胞和上皮细胞混合型(10%)。梭形细胞排列不规则,有束状、旋涡状、栅栏状,常见核周空泡;上皮样肿瘤细胞形态不一,排列呈实性片状、灶状、巢状、器官样、假腺样,胞质较丰富,红染或透明,部分细胞核堆向一侧形成印戒样细胞。间质可有无定型嗜酸性均一物质沉积。核分裂数因其恶性危险程度不同而数量各有不同。免疫组化表现:胃间质瘤特征性表达CD117(95%),大多数表达CD34(70%),局灶性表达SMA(40%)和S-100蛋白(5%),通常不表达Desmin(2%)。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及预后

胃肠道间质瘤为消化道间叶性肿瘤,确实具有恶变潜能,对常规放疗和化疗均不敏感,切除病变是首选治疗方法,包括开放性外科手术切除、腔镜外科手术切除和各种内镜切除。

1.内镜下治疗

随着内镜器械的发展和内镜技术的成熟,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resection,EMR)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EMR通过切除黏膜下病变,可对来源于黏膜肌层和黏膜下层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进行治疗,但是对来源于固有肌层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易发生穿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随着ESD在临床上的应用和发展,以ESD为基础的多种内镜下切除术(包括内镜黏膜下剜除术、无腹腔镜辅助的内镜全层切除术和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目前已被成功用于胃黏膜下肿瘤的治疗。ESD可以完整剥离绝大部分来源于固有肌层的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同时提供完整的病理诊断资料,对< 5cm、术前判断为良性的胃间质瘤,ESD可以一次性完整剥离,且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较短,充分体现微创治疗的优越性。

2.手术治疗

对于肿瘤直径> 5cm的胃间质瘤因可能有远处转移和消化道出血,主张立刻外科手术切除,同时对于疑有恶变或内镜不能完整切除的胃间质瘤,手术切除也是主要治疗手段,但是具有术后易复发的特点。首次完整彻底地切除肿瘤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切除的原则是保证切缘阴性的整块切除,同时避免肿瘤破溃及肿瘤细胞的腹腔种植。手术方式的选择要根据肿瘤的大小、部位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来决定。一般较小的肿瘤且位置允许的情况下可采取局部切除或楔形切除术,肿瘤较大或部位靠近贲门或幽门时,推荐采取胃部分切除术,位于小弯侧的较大肿瘤,必要时可采取全胃切除。局部淋巴结肿大时应一并切除,但不推荐常规区域淋巴结清扫。腹腔镜手术适用于肿瘤较小、肿瘤局限、术中肿瘤破溃可能性不大的胃间质瘤。

3.药物治疗

对于高度恶性的GIST,其复发、转移相当常见。伊马替尼(格列卫)是酪氨酸激酶的选择性抑制药,能明显抑制c-kit酪氨酸激酶的活性,阻断c-kit向下游信号传导,从而抑制GIST细胞增生和促进细胞凋亡和或细胞死亡。目前,格列卫已经成为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的GIST的最佳选择。

来源
胃肠病学,第1版,978-7-117-21093-5
上一篇:息肉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