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胃、十二指肠憩室
胃、十二指肠憩室
作者
廖山婴;沙卫红
概述

胃、十二指肠憩室是指胃壁或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袋状扩张或囊样突出,其发生可能与胃肠胚胎起源有关。胃、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常规胃肠钡餐检查胃憩室的发现率为0.043%~0.1%,十二指肠憩室在消化道中的发生率仅次于结肠憩室,发病率为2%~22%。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多见于年龄50~60岁以上者,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病因学

胃憩室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及后天性两种。前者与胃壁肌层先天性薄弱肌层发育不良有关,好发于胃贲门近小弯后壁,多单发,常为真性憩室,即憩室壁包含有正常胃壁所有的全层。后天性胃憩室多发生于幽门附近,为假性憩室,即仅有黏膜和黏膜下层膨出,憩室壁内缺乏固有肌层,其成因可分为内压性和牵引性。内压性憩室多为胃壁先天性解剖薄弱(环肌缺如、斜行肌薄弱、纵肌分离等),加之胃内病变引起的压力增加所致。牵引性憩室多继发于炎症、溃疡及肿瘤等病理因素,与自身及邻近病变的牵拉等因素有关。

局部肠壁薄弱和肠腔内压力增高是十二指肠憩室发生的主要原因。肠壁薄弱的原因可能是先天性肠壁肌层发育不全或内在肌张力低下,或年龄增加肠壁发生退行性变化而致。肠腔外病变如炎症性粘连造成的牵拉、肠外脂垂过多、肥胖、便秘和局部血供不足亦是憩室形成的相关因素。十二指肠降段壶腹部由于有胰管、胆管、血管通过,缺乏结缔组织且肌层薄弱,加上Oddi括约肌的不断收缩牵拉,故更易发生憩室,多为肠壁全层膨出的真性憩室。位于十二指肠球部的大多为假性憩室,即憩室壁中没有肌层,由于球部溃疡痊愈后瘢痕收缩及局部肠壁变弱所致。

分类

按其病因可分为真性憩室和假性憩室,按憩室多少分为单发憩室与多发憩室。十二指肠憩室按憩室膨出方向与十二指肠腔的关系,可分为腔内型憩室和腔外型憩室,后者更为常见。按憩室的解剖部位可分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和非乳头旁憩室,前者是指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3cm以内的憩室,是十二指肠憩室的主要类型。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影像学检查

(一)X线钡餐检查

X线钡餐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凸出腔外的囊袋影,边缘锐利,轮廓光整,与胃壁或肠壁间有狭颈连接,并可见黏膜伸入其内。有憩室炎时憩室轮廓可不规则,边缘毛糙。憩室的排空取决于憩室颈部狭窄的程度。较大的憩室内立位可见气、钡分层或气、液、钡分层现象(见图1)。

图1 十二指肠憩室钡餐表现

(二)内镜检查

内镜对胃、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更为直观,可以直接观察病变形态及特点。胃、十二指肠憩室的内镜表现为胃壁或肠壁的局部凹陷或膨出,憩室口多呈圆形,边缘规则清楚,黏膜皱襞向憩室内伸展,有时可见憩室腔黏膜充血、水肿及溃疡形成,偶有食物残渣潴留(见图2)。

图2 胃憩室内镜表现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根据憩室与乳头的关系,又可分为乳头旁憩室(见图3)和憩室内乳头(见图4)。内径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可明确憩室与胰胆管之间的关系,以及憩室合并胆胰疾病的情况。ERCP不仅有诊断价值,同时可对某些有临床症状十二指肠憩室患者进行内镜治疗。

图3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乳头旁憩室)内镜表现

图4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憩室内乳头)内镜表现

(三)CT、MRI检查

CT扫描能提示胃、十二指肠憩室诊断,典型胃、十二指肠CT表现为突出于胃或十二指肠轮廓之外的大小不一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囊袋状影,增强时可呈不均匀强化,特异性表现是于肿物内发现气体回声(见图5)。如憩室内容物存留时间过长,造成憩室炎、糜烂、出血及恶性变等并发症,表现为憩室轮廓不规整及内有小丘状阴影等。多层螺旋CT扫描还能观察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全貌及其与胆胰管解剖关系,可鉴别梗阻性黄疸的病因和急慢性胰腺炎诊断。CT检查还有助于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穿孔,表现为肠壁增厚,网膜脂肪聚集包裹,肠腔外、后腹膜积液或积气。

MRI图像分辨率高、清晰,对胃底憩室的显示较好,特别是对胃黏膜及周围间隙及结构的显示优于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能够发现并诊断十二指肠憩室,特征性表现为肠外囊袋状影,内含气液平面,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但完全液性或气性憩室需与胰腺囊性占位鉴别。MRCP还有助于胰胆管疾病的检查,对ERCP及内镜下治疗有指导意义。

图5 胃憩室CT表现

A.轴位连续层面;B.多平面重组

诊断与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无临床症状或仅有轻微临床症状的胃、十二指肠憩室无须治疗。如果确认临床症状是胃、十二指肠憩室所致,应首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饮食调节、体位引流、抑酸、抗炎等,多能缓解。

随着诊疗性ERCP的广泛开展,内镜治疗已成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伴胆胰疾病的新方法,可清除堵塞在憩室内的食物残渣或异物,还能解除憩室引起的胆道下端狭窄,清理结石,畅通引流,减少胆胰疾病复发。

如临床症状不改善,X线检查证实憩室口较小,引流不畅,有大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者或不能除外恶性病变者,需要手术治疗。

内科综合治疗无效或合并严重并发症,需要手术治疗。手术适应证有:①由憩室引起的消化道临床症状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②憩室有出血、坏疽及穿孔;③憩室癌变;④十二指肠憩室引起胆道、十二指肠、胰管梗阻。手术方式取决于外科适应证及憩室部位,包括憩室切除术、憩室内翻缝合术、憩室旷置术及憩室成形术等。

来源
胃肠病学,第1版,978-7-117-21093-5
上一篇:胃石 下一篇:急性胃扩张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