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onstipation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指每周排便少于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需手法辅助排便。我国老年人有便秘症状者高达15%~20%,女性多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明显增加。
便秘持续>12周为慢性便秘,病因列于表1,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便秘。
表1 便秘的常见原因

1.结肠肛门疾病
①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②肠腔狭窄,如炎症性肠病、外伤后期及肠吻合术后的狭窄、肿瘤及其转移所致肠狭窄;③出口性梗阻,如盆底失弛缓症、直肠内折叠、会阴下降、直肠前突等;④肛管及肛周疾病,如肛裂、痔等;⑤其他:如肠易激综合征。
2.肠外疾病
①神经与精神疾病,如脑梗死、脑萎缩、截瘫、抑郁症、厌食症等;②内分泌与代谢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铅中毒、维生素B1缺乏;③盆腔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前列腺癌等;④药源性疾病,如刺激性泻药(酚酞、大黄、番泻叶)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继发性便秘,麻醉药(吗啡类)、抗胆碱药、钙通道阻滞剂、抗抑郁药等可引起肠应激下降;⑤肌病,如皮肌炎、硬皮病等。
3.不良生活习惯
①食量过少、食物精细、食物热量过高、蔬菜水果少、饮水少,对肠道刺激不足;②运动少、久坐、卧床,使肠动力减弱;③由不良的排便习惯引起。
4.社会与心理因素
①人际关系紧张、家庭不和睦、心情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都可使自主神经紊乱,引起肠蠕动抑制或亢进;②生活规律改变,如外出旅游、住院、突发事件影响,都可导致排便规律改变。
慢性便秘按照病理生理机制分为:慢传输型、排便障碍型(排便不协调)、混合型。
临床上单纯依据症状很难揭示便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故结肠和直肠功能的生理学评估手段可能对便秘的发生机制提供有用的参考。这些手段结合患者的病史以及体格检查结果,对于慢性便秘的准确诊断尤为重要。目前有助于便秘诊断的检查包括:结肠运输检测(colonic transit study)、直肠肛门测压(anorectal manometry)、球囊排出试验(balloon expulsion test)、排便造影(defecography)、结肠测压法(colonic manometry)、直肠感觉/张力/柔度试验(rectal,tone and compliance tests)等。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检查各有优缺点(表1),由于导致便秘的因素很多,故便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也是复杂的,单纯靠上述任何一个检查,均难以对便秘机制做出准确的诊断。
表1 各种便秘检查优缺点

GET.胃排空时间;SBTT.小肠运输时间
(一)结肠运输检测
可客观显示患者粪便在结肠内的运输时间,比患者主观回忆排便习惯更为精确。目前主要有三种检测手段:
1.不透射线的标记物试验
患者在第1天吞服含有20粒不透射线标记物的胶囊,然后在腹部X线平片下追踪其在结肠中的运输情况。如果第3天仍能看到8个或更多的标记物、第5天能看到5个或更多标记物,均视为结肠排空延迟。该法在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
2.闪烁法结肠运输试验
患者经由口盲肠插管在结肠内置入同位素标记物(通常为99mTc或111In),或置入一粒缓释胶囊(胶囊含有放射示踪活性炭,表明覆盖一个pH敏感的多聚体-甲基丙烯酸酯),该胶囊在pH碱性的末端回肠溶解,并在升结肠释放放射性同位素,然后使用Gamma照相机于4、24、48小时扫描同位素在结肠内的分布情况。4小时扫描可辨别快速结肠运输,24小时和48小时扫描可显示慢结肠运输。该法可同时评估胃、小肠、结肠的排空时间。
3.移动胶囊测压法
患者吞服一粒压力-pH测定胶囊,评估胶囊通过每一个肠段的时间。这粒胶囊同时也可以提供每一个肠段的动力信息。
(二)直肠肛门测压
通过在直肠肛门内放置一个晶体的或者充水的测压探头,测定肛门括约肌在松弛和收缩时的压力情况来评估直肠敏感性、直肠-肛门的舒张/收缩的应力。测压法对排便不协调以及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的诊断有用。
(三)球囊排出试验
此试验用于评估个体将人造大便排出体外的能力。将一个装满50ml液体的球囊放入患者直肠,然后让患者将其排出。大部分正常人群均可在1分钟内排出水囊。
(四)排便造影试验
在直肠内灌入钡剂,然后通过放射影像来获得直肠肛门形态学和功能学变化的信息,如脱肛、不协调排便等。
(五)结肠测压试验
通过内镜或放射线引导下结肠内放置一个晶体的或者充水的测压探头,在患者睡眠时、行走后、药物激发后、食物激发后(胃结肠反射)或在球囊扩张后对结肠全程的动力做综合性的评估。
(六)直肠感觉/张力/柔度试验
将一个有高度弹性的球囊放置在患者直肠内,球囊连接一个电脑压力-膨胀装置(barostat),然后逐步使球囊膨胀,以此评估直肠的感觉运动反应。
对于一些具有便秘报警症状或体征的患者,或临床上高度怀疑排便不协调或对常规的经验性治疗无效的患者,上述诊断性试验常可区分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如肛门测压试验、结肠运输检测通常为便秘的分型提供很好的生理学依据,并对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指导性证据。不透射线标记物法:对整个肠道、结肠的运输时间提供了较好的评估,但有放射线。该法无创伤,无法评估胃排空时间或小肠运输时间。虽然该方法临床应用广泛,但无法区别慢性肌病及神经病变。闪烁法:无创伤,可评估胃排空及小肠运输及结肠运输情况,但由于有放射性,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亦不能区分慢性肌病及神经病变。结肠测压法:可区分肌病及神经病变,为外科手术治疗便秘提供参考依据,但有轻微放射性。移动式pH依赖测压胶囊:可评估胃排空时间或小肠运输时间、结肠运输时间以及整个肠道运输时间,可同时评估肠道动力情况,并且无放射性、无创伤。
根据不同类型的便秘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器质性便秘
针对病因治疗,可临时选用泻药,缓解便秘症状。
(二)功能性便秘
1.病人教育
增加膳食纤维和多饮水,养成定时排便习惯,增加体能运动,避免滥用泻药等。膳食纤维的补充是功能性便秘首选的治疗方法。因膳食纤维本身不被吸收,纤维素具有亲水性,能吸收肠腔水分,增加粪便容量,刺激结肠蠕动,增强排便能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有麦麸、蔬菜、水果等。其次,可以适当予以心理干预,在仔细排除引起便秘的病理性因素后,对病人作出充分解释,消除病人疑虑,使其树立治疗信心,增强病人治疗依从性。对于在应激或情绪障碍情况下加重便秘的病人,可行心理治疗。
2.药物治疗
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可酌情选用促胃肠动力药、泻药及盐水灌肠治疗。
(1)泻药:
通过刺激肠道分泌和减少吸收、增加肠腔内渗透压和流体静力压而发挥导泻作用。一般分为刺激性泻剂(如大黄、番泻叶、酚酞、蓖麻油),盐性泻剂(如硫酸镁),渗透性泻剂(如甘露醇、乳果糖),膨胀性泻剂(如麸皮、甲基纤维素、聚乙二醇、琼脂等),润滑性泻剂(如液体石蜡、甘油)。急性便秘可选择盐类泻剂、刺激性泻剂及润滑性泻剂,但用药时间不超过1周。慢性便秘以膨胀性泻剂为宜,不宜长期服用刺激性泻剂。对粪便嵌塞者,可予以盐水或肥皂水灌肠。
(2)促动力药:
常用药物有莫沙必利和伊托必利,通过刺激肠肌间神经元,促进胃肠平滑肌蠕动,促进小肠和大肠的运转,对慢传输型便秘有效,可长期间歇使用。
(3)调节肠道菌群:
部分便秘病人,其结肠菌群会消化更多的纤维,使粪便量减少。微生态制剂可防止有害菌的定植和入侵,补充有效菌群发酵糖产生大量有机酸,使肠腔内的pH下降,调节肠道正常蠕动,改变肠道微生态,对缓解便秘和腹胀有一定作用。常用的微生态制剂有双歧三联活菌、乳酸菌素片、酪酸菌片等。
3.生物反馈疗法
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测压和肌电设备使病人直观地感知其排便的盆底肌的功能状态,“意会”在排便时如何放松盆底肌,同时增加腹内压实现排便的疗法。对部分有直肠、肛门盆底肌功能紊乱的便秘有效。
4.清洁灌肠
对于粪便嵌塞可采用栓剂(甘油栓)或清洁灌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