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fecal incontinence
大便失禁是指反复发生的不能控制的粪质(气体、液体和固体粪渣)排出,症状持续至少3个月,包括被动型(患者无意识的粪便外漏)、急迫型(患者有意识但主观无法控制)和漏粪(紧随一次正常排便之后的粪便漏出)。根据粪质排出情况,可分为完全失禁(不能随意控制粪便及气体的排出)和不完全失禁(能控制干便排出,而不能控制稀便和气体排出)。
大便失禁的主要病因包括以下几种:
1.肛门直肠肌肉松弛或反射功能不良引起失禁。
2.肛管直肠脱垂、内痔脱出等机械性障碍引起失禁。
3.由于手术损伤和分娩时外阴破裂引起的括约肌局部缺陷,肛门直肠环和括约肌局部缺损被黏膜替代脱出肛外,直肠癌术后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引起失禁。
4.骨盆底部肌肉组织损伤引起盆底肌功能障碍。
5.支配排便与(或)控便的神经先天发育缺陷或出现损伤、病变。
正常排便节制机制涉及肠动力、肛门直肠感觉、粪便体积和稠度、肛门括约肌、盆底肌与神经功能等,任何一种或多种机制受损均可导致大便失禁。
大便失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以排便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功能性胃肠病。治疗目的为恢复排便节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以对症为主,同时发现可干预的病因,进行病因学治疗。症状较轻者,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等进行治疗,同时注意皮肤护理和心理干预,根据不同的病因使用止泻药、肛管静息压增压药、导泻药等,达到缓解症状,节制排便的目的;对于支持治疗和药物治疗无效者,首选生物反馈治疗;病情较重、内科治疗无效或有明确适应证者,可考虑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