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管和胆管、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病引起的出血。呕血一般都伴有黑便,而黑便不一定都伴有呕血。
也有专家利用新的内镜检查技术,不再以Treitz韧带为标志区分上、下消化道,而改为上、中、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乳头以上、胃镜可探及的范围称为上消化道;自十二指肠乳头至回肠末端、胶囊内镜以及双气囊小肠镜可探及的范围为中消化道;结肠至直肠,结肠镜可探及的范围为下消化道。
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很多,其中以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和胃癌等最为常见。其发病机制为胃肠黏膜受到某些致病因子的作用,局部产生炎症性病变,甚至出现糜烂或溃疡导致出血;物理与化学因素的损伤可引起出血;血管病变、全身性疾病以及肿瘤均可引起出血。根据解剖部位来分,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见表1。
(一)实验室检查
常用化验项目包括胃液或呕吐物或粪便潜血试验、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比容(Hct)等,需要注意Hct在24~72小时后才能真实反映出血程度。为明确病因、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尚需进行凝血功能试验(如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和尿素氮、肝功能、肿瘤标志物、血型等检查。
(二)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
能发现上消化道黏膜的病变,在积极纠正休克、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应尽早在出血后24~48小时内进行。胃镜检查是目前诊断上消化道出血病因的首选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确定出血病变的部位、病因及出血情况,还可以取活检组织作病理学诊断。
2.十二指肠镜及小肠镜检查
对于十二指肠远端、胃镜不能到达部位病变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应用十二指肠镜或小肠镜可以明确诊断。对慢性隐性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或少量出血者,亦可考虑作小肠镜检查。
(三)X线钡餐检查
对于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一般不主张进行此项检查。以在出血停止和病情基本稳定数天后进行为宜。主要应用于有胃镜检查禁忌证或不愿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
(四)选择性血管造影
对于急诊内镜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活动性出血患者,出血量大于0.5ml/min时,应急诊行选择性腹腔动脉或肠系膜动脉造影,以明确出血部位和病因,必要时同时作栓塞止血治疗。
(五)放射性核素 99mTc标记红细胞扫描
当内镜检查未发现病变时,可应用核素(如99mTc)标记患者的红细胞后,静脉注入患者的体内作腹部扫描,当活动性出血的速度≥0.1ml/min时,核素可以显示出血的部位。因被标记的红细胞不会被肝和脾清除,可以监视患者消化道出血24~36小时。
(六)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不仅可以对病变进行诊断,还有助于了解病变周围组织的情况(例如胃癌是否已经转移及其范围),与其他检查有相辅相成的作用。
(七)其他
1.对危重大出血者必要时进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对老年患者常需进行心电、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监护。
2.对于经各种检查仍未能明确诊断而出血不停的患者,病情紧急时可考虑剖腹探查,可在术中结合内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