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颅底凹陷症
颅底凹陷症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basilar invagination

中文别名 :基底凹陷症;颅底陷入症;颅底内翻或颅底压迹

作者
汪凯
概述

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是临床常见的颅颈区畸形。主要病变是以枕骨大孔区为主的颅底骨组织陷入颅腔,枢椎齿状突上移并进入枕骨大孔,使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变小,导致脑桥、延髓、小脑、颈髓和神经根受压、牵拉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也可出现椎动脉受压致供血不足的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根据病因分为以下两类:

1.原发性

又称先天性颅底凹陷症,为先天发育异常所致,多合并其他畸形,如小脑扁桃体下疝、扁平颅底、中脑导水管闭锁、脑积水及寰枕融合等。

2.继发性

又称获得性颅底凹陷症,较少见,常继发于佝偻病、骨软化症、畸形性骨炎(Paget病)、类风湿关节炎及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

本病主要是由于枕骨大孔狭窄、颅后窝变小,导致延髓、小脑、高位颈髓、后组脑神经和颈神经根受压迫或刺激,并影响椎动脉供血,从而出现相应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晚期常出现脑脊液循环障碍,梗阻性脑积水和颅内压增高。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颅颈侧位、张口正位X线平片上测量枢椎齿状突的位置是确诊本病的重要依据。腭枕线(chamberlain line)为自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缘的连线(图1),齿状突高出此线3mm以上即可确诊,高出0~3mm为可疑。

图1 颅底角和腭枕线测量示意图

A.鼻根至蝶鞍中心连线;B.蝶鞍中心向枕骨大孔前缘连线两条线所成的夹角为颅底角;C.腭枕线,自硬腭后缘至枕骨大孔后缘的连线

头颅CT可发现脑室扩大、脑积水等异常。MRI可清楚地显示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及脑干的改变,能够发现小脑扁桃体下疝、中脑导水管狭窄及延髓、脊髓空洞症等畸形。

诊断及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手术是本病唯一的治疗方法。X线平片及MRI显示畸形,但无临床症状或症状轻微者,可观察随访。临床症状明显且进行性加重、脑脊液循环受阻、颅内压增高、X线片示合并寰枢椎脱位者是本病的手术适应证。手术可解除畸形对延髓、小脑或上位颈髓的压迫,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加固不稳定的枕骨脊椎关节等。

预后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来源
外科实习医师手册,第1版,978-7-117-31258-5
神经病学(第8版),第8版,978-7-117-26640-6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