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cryptococcosis meningitis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osis meningiti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真菌感染,由新型隐球菌感染引起,病情重,病死率高。本病发病率虽低,但临床表现与结核性脑膜炎颇相似,故临床常易误诊。
新型隐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水果、奶类、土壤、鸽粪和其他鸟类的粪便中,为条件致病菌,当宿主的免疫力低下时致病。鸽子和其他鸟类可为中间宿主,鸽子饲养者新型隐球菌感染发生率要比一般人群高出几倍。新型隐球菌CNS感染可单独发生,但更常见于全身性免疫缺陷性疾病、慢性衰竭性疾病时,如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淋巴肉瘤等。最初常感染皮肤和黏膜,经上呼吸道侵入体内。
大体可见脑膜广泛增厚和血管充血,脑组织水肿,脑回变平,脑沟和脑池可见小的肉芽肿、结节和脓肿,蛛网膜下腔内有胶样渗出物,脑室扩大。镜下早期病变可见脑膜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在脑膜、脑池、脑室和脑实质中可见大量的隐球菌菌体,但脑实质很少有炎性反应。
1.脑脊液检查
压力常增高,淋巴细胞数轻度、中度增多,一般为(10~500)×106/L,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含量增高,糖含量降低。脑脊液离心沉淀后涂片做墨汁染色,检出隐球菌可确定诊断。脑脊液真菌培养亦是常用的检查方法。
2.影像学检查
CT和MRI可帮助诊断脑积水。多数患者的肺部X线检查可有异常,可类似于结核性病灶、肺炎样改变或肺部占位样病灶。
1.抗真菌治疗
(1)两性霉素B:
是目前药效最强的抗真菌药物,但因其不良反应多且严重,主张与5-氟胞嘧啶联合治疗,以减少其用量;成人首次用两性霉素B 1~2mg/d,加入5%葡萄糖液500ml内静脉滴注,6小时滴完;以后每日增加剂量2~5mg,直至1mg/(kg·d),通常维持12周;也可经小脑延髓池、侧脑室或椎管内给药,以增加脑的局部或脑脊液中药物浓度。该药副作用较大,可引起高热、寒战、血栓性静脉炎、头痛、恶心、呕吐、血压降低、低钾血症、氮质血症等,偶可出现心律失常、癫痫发作、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等。
(2)氟康唑(fluconazole):
为广谱抗真菌药,耐受性好,口服吸收良好,血及脑脊液中药浓度高,对隐球菌脑膜炎有特效,每日200~400mg,每日1次口服,5~10天血药浓度可达稳态,疗程一般6~12个月。不良反应为恶心、腹痛、腹泻、胃肠胀气及皮疹等。
(3)5-氟胞嘧啶(flucytosine,5-FC):
可干扰真菌细胞中嘧啶生物合成。单用疗效差,且易产生耐受性,与两性霉素B合用可增强疗效,剂量50~150mg/(kg·d),分3~4次,一疗程为数周至数月。不良反应有恶心、厌食、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皮疹及肝肾功能损害。
2.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
颅内压增高者可用脱水剂,并注意防治脑疝;有脑积水者可行侧脑室分流减压术,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因本病病程较长,病情重,机体慢性消耗很大,应注意患者的全身营养、全面护理,防治肺部感染及泌尿系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