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viral meningitis
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是一组由各种病毒感染引起的脑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头痛和脑膜刺激征为主要表现。本病大多呈良性过程。
85%~95%病毒性脑膜炎由肠道病毒引起。该病毒属于微小核糖核酸病毒科,有60多个不同亚型,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A和B、埃可病毒等,其次为流行性腮腺炎、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少数通过呼吸道分泌物传播;大部分病毒在下消化道发生最初的感染,肠道细胞上有与肠道病毒结合的特殊受体,病毒经肠道入血,产生病毒血症,再经脉络丛侵犯脑膜,引发脑膜炎症改变。
脑膜弥漫性增厚,镜下可见脑膜有炎性细胞浸润,侧脑室和第四脑室的脉络丛亦可有炎性细胞浸润,伴室管膜内层局灶性破坏的血管壁纤维化以及纤维化的基底软脑膜炎。
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增高,白细胞数正常或增高,可达(10~1000)×106/L,早期以多形核细胞为主,8~48小时后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质可轻度增高,糖和氯化物含量正常。
本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主要是对症治疗、支持治疗和防治并发症。对症治疗如头痛严重者可用止痛药,癫痫发作可首选卡马西平或苯妥英钠,脑水肿在病毒性脑膜炎不常见,可适当应用甘露醇。抗病毒治疗可明显缩短病程和缓解症状,目前针对肠道病毒感染临床上使用或试验性使用的药物有免疫血清球蛋白(immune serum globulin,ISG)和抗微小核糖核酸病毒药物普来可那立(pleconar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