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tension-type headache
中文别名 :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
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以往称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或肌收缩性头痛(muscle contraction headache),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是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类型。
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周围性疼痛机制”和“中枢性疼痛机制”与紧张型头痛的发病有关。前者在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是由于颅周肌肉或肌筋膜结构收缩或缺血、细胞内外钾离子转运异常、炎症介质释放增多等导致痛觉敏感度明显增加,引起颅周肌肉或肌筋膜结构的紧张和疼痛。“中枢性疼痛机制”可能是引起慢性紧张型头痛的重要机制。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由于脊髓后角、三叉神经核、丘脑、皮质等功能和(或)结构异常,对触觉、电和热刺激的痛觉阈明显下降,易产生痛觉过敏。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可有中枢神经系统单胺能递质慢性或间断性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研究证实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灰质结构容积减少,提示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改变。另外,应激、紧张、抑郁等与持续性颈部及头皮肌肉收缩有关,也能加重紧张型头痛。
1.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
对发作性紧张型头痛,特别是偶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适合对症治疗。治疗可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可单一用药或复合制剂。但需注意切勿滥用镇痛药物,因其本身可引起药物性过度使用性头痛。
(2)预防治疗
对于频发性和慢性紧张型头痛应采用预防性治疗,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多塞平,也可试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肌肉松弛剂如盐酸乙哌立松、巴氯芬等。
2.非药物疗法
包括松弛治疗、物理治疗、生物反馈和针灸治疗等,也可改善部分病例的临床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