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haemorrhagic cystitis
出血性膀胱炎(hemorrhagic cystitis)是指因各种损伤因素对膀胱产生的急性或慢性损伤,导致膀胱弥漫性出血。出血性膀胱炎是肿瘤患者接受抗癌治疗过程中较常见的并发症,多由抗癌药物的毒性或过敏反应、盆腔高剂量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损伤及病毒感染等引起。
1.药物毒性反应
部分抗癌药物可直接或间接刺激膀胱黏膜上皮,引起出血性膀胱炎。这种毒性作用不但与药物作用时间和浓度呈正相关,而且与给药途径及方法关系密切。环磷酰胺(CTX)和白消安(BUS)联合化疗引起膀胱炎的危险性相对更高。甲喹酮、乌洛托品、避孕栓、苯胺和甲苯胺等长期或过量使用或接触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出血性膀胱炎。
2.放射性损伤
盆腔全量放疗时约有20%的患者膀胱受累。放射线对膀胱的急性损伤首先是膀胱黏膜的炎症改变,引起黏膜糜烂、溃疡或坏死出血。
3.药物过敏反应
如青霉素类、达那唑(又称炔睾唑,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固醇)。
4.病毒感染
Ⅱ型腺病毒感染可以引发膀胱刺激症状及肉眼血尿。
5.全身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和Crohn病可并发系统性淀粉样变,膀胱的继发性淀粉样变可引起明显血尿。
不同原因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治疗方法基本相同,首先是要制止出血,根据血尿的程度可选用下列方法。
1.清除血块
这是治疗出血性膀胱炎的首要任务。若血块松软,可在病床旁进行,可留置管腔较大的多孔导尿管,用蒸馏水或盐水冲洗抽吸。若血块坚韧,大而多,则需行电切镜清除血块,电凝止血,膀胱内灌注药物止血。
2.止血药的应用
(1)局部用药
①凝血酶,1000~4000U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20~30ml配成溶液,每2~4小时膀胱内注射1次。多数患者经2~3次灌注后,出血即可得到控制。②10%巴曲亭加入生理盐水100ml膀胱保留灌注15分钟,或行膀胱冲洗,每日给药2~4次,直到出血停止。③硝酸银:用蒸馏水配成0.5%~1%溶液,每10~20分钟向膀胱内灌注1次,有些患者需多次灌注,疗效优于6-氨基己酸,能使68%膀胱出血停止。④去甲肾上腺素:用8mg/100ml去甲肾上腺素冲洗膀胱可制止出血,冲洗后血压可增高,脉搏加快,但不影响治疗,不损伤黏膜。⑤明矾:可用1%明矾持续滴注冲洗膀胱,达到最大效果的用量为3~12L(平均6L),治疗平均需要21小时。明矾不被膀胱黏膜吸收,活检证明它不损伤移行上皮,其止血的机制是使毛细血管上皮的黏着物质(cement)硬固,因而血细胞和蛋白不会经毛细血管渗出,可减轻炎症。1%明矾的pH约为4.5,若增加到7,则会发生沉淀。对铝过敏的患者不能用此药冲洗。冲洗后血清铝不会增高,也不致因而引起脑病变。
(2)全身用药
药物包括巴曲亭、6-氨基己酸、酚磺乙胺、卡巴克络,维生素K等,通过增强血小板黏附功能,或增强毛细血管对损伤的抵抗力,减少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受伤的毛细血管端回缩而止血等来发挥作用。加压素0.4U/min的速度静脉滴注治疗膀胱大出血,曾收到明显的效果。
3.冰水灌注或冷冻治疗
用冰水连续冲洗24~48小时,可以治疗放射性膀胱炎的出血。据报道,此法成功率92%。冰水有收敛作用,可使血管收缩,蛋白凝固,故可止血。另外也可用冷冻探头在窥视下止血。
4.动脉栓塞
膀胱和前列腺的严重出血可用髂内动脉分支栓塞加以控制,适用于病情危重者。放射和药物引起的膀胱出血常为弥漫性的,要栓塞一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前支。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臀肌缺血引起的间歇性跛行,常立即发生,数日后可自行消失。
5.手术止血
只限于切开膀胱清除血块,电凝或用化学药品烧灼止血。若不能达到目的,则可行双侧髂内动脉结扎。
6.高压氧治疗
由于高压氧可以提高血管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促使血尿停止。因此,最近有人采用高压氧来治疗因放、化疗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方法:在高压氧舱中3kPa压力下,吸入100%氧气90分钟为1次治疗,每周5~6次,共20次。
7.外部加压器
这是一种可缠于骨盆区进行充气压迫止血的器械,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盆腔急性大出血,曾用来治疗难于控制的膀胱大出血。据报道,该疗法的临床治疗效果较好。
对出血性膀胱炎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①避免因尿路梗阻而引起尿潴留(如前列腺肥大、膀胱结石等),减少环磷酰胺和异环磷酰胺对尿道的长期刺激。②化疗期间,注意水化及利尿,24小时最少补液2~3L及静脉注射呋塞米等利尿药。③在化疗过程中,注意选用泌尿系统保护剂巯乙基磺酸钠(mesna)辅助治疗。推荐方法为开始化疗时给药1次,按80mg/kg计算,化疗后4小时和8小时各给药1次。④在放疗前或放疗期间应用对膀胱黏膜有保护作用的戊聚糖多硫酸钠(sodium pentosan polysulfate),即使在膀胱炎出现以后应用,也可减轻症状和出血。⑤避免使用对膀胱黏膜有刺激的药物。
1.水化 在应用环磷酰胺前4小时开始一直到停用环磷酰胺后24小时,2500~3000ml/m2。
2.碱化 水化同时予碳酸氢钠100~120ml/m2,保持尿pH在7.0以上,水钠平衡。并适当应用呋塞米,及氯化钾维持足够的尿量,及电解质平衡。
3.应用硫氢基复合物 如美司钠预防环磷酰胺性出血性膀胱炎。美司钠快速从肾脏排出,进入膀胱后与丙烯醛结合,形成稳定的硫醚,对环磷酰胺的抗肿瘤作用无影响,美司钠无组织穿透性,排泄快,半衰期为1.5小时,毒性小,对组织无损伤,对移植后的疾病的复发和GVHD无影响。一般认为美司钠应在环磷酰胺输注的0、3、6、9小时使用,剂量为环磷酰胺的160%或美司钠连续静脉滴入也有效。
4.晚期出血性膀胱炎(BMT后1~2个月),多与病毒有关,如腺病毒、人多瘤病毒BK和JC,少数患者与流感病毒A、巨细胞病毒有关。给予利巴韦林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