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药物性血小板功能障碍
药物性血小板功能障碍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drug induced platelet dysfunction

作者
王书杰;王志澄
英文缩写
DPDF
概述

获得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症是临床常见的出血原因,其中药物性血小板功能障碍症(drug induced platelet dysfunction,DPDF)发生广泛,药物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的机制有:①干扰血小板膜受体;②抑制前列腺素途径;③抑制血小板磷酸二酯酶活性;④激活腺苷酸环化酶;⑤其他未明机制。涉及DPDF的药物很多,并不断有新的报道。主要致病药物如下:

1.非甾体抗炎药

磺吡酮、保泰松、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阿司匹林、吡罗昔康等。其中阿司匹林是引起DPDF的最常见药物。

2.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

羧苄西林、青霉素、哌拉西林、阿帕西林、氨苄西林、美洛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唑酮、头孢噻肟、拉氧头孢等。

3.心血管系统用药

硝酸异山梨酯、单硝酸异山梨酯、尼莫地平、地尔硫、维拉帕米、硝苯地平、普萘洛尔、硝酸甘油、硝普钠、利血平等。

4.抗精神失常药

阿米替林、氟奋乃静、氟哌啶醇、丙米嗪、三氟拉嗪、氯丙嗪等。

5.麻醉药

苯佐卡因、丁哌卡因、可卡因、利多卡因、普鲁卡因、氟烷、海洛因等。

6.抗肿瘤药与免疫抑制药

门冬酰胺酶、长春新碱、柔红霉素、卡莫司汀、泼尼松龙、氢化可的松、环孢素、秋水仙碱等。

7.抗血栓药物

环氧酶抑制药、磷酸二酯酶抑制药、血栓素合成抑制药达唑氧苯、血栓素受体拮抗药、5-羟色胺受体拮抗药酮色林、腺苷酸环化酶激活药、鸟苷环化酶激活药、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药、凝血酶抑制药等。

8. 其他药物

如前列腺素、异丙肾上腺素、腺苷、咖啡因、茶碱、氨茶碱、罂粟碱、酚妥拉明、吩噻嗪、氯贝丁酯、麦角酰胺、氨基己酸、鱼精蛋白、右旋糖酐、肝素、呋喃妥因等。

病因学

(一)骨髓抑制

抗肿瘤药物通过其烷化基因(‐CH2‐)结合DNA链中的碱基对抑制DNA复制,阻碍造血细胞的分裂与增生,致骨髓再生障碍;抗代谢药通过各种不同的核苷酸(核苷)或叶酸相竞争抑制,阻碍核酸代谢和DNA的合成;氯霉素可能对某种致敏者骨髓中造血干细胞起抑制作用;噻嗪类利尿剂和雌激素己烯雌酚通过巨核细胞的作用导致血小板减少,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通过形成血小板抗体和抑制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乙醇可能是通过对外周血小板有直接损害作用和对巨核细胞的毒性作用引起血小板减少。

(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药物、药物依赖性抗体混合存在;血小板与药物结合,形成血小板‐药物混合物;药物与抗体结合,形成药物‐抗体混合物;上述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后,破坏血小板。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血小板数小于10×109/L,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或缺如,出血时间延长。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及时停用一切可疑的药物,如果因病情关系不宜停止治疗者,可给予分子结构与原来药物无关的药物继续治疗。症状轻者停药3~7天后血小板开始上升,2周内完全恢复正常,对于血小板重度减低及出血严重危及生命者,应考虑输注血小板。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药物性紫癜的疗效并不理想。此外,血浆置换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也有一定益处。

来源
药物毒理学,第1版,978-7-117-21019-5
简明血液病学,第1版,978-7-117-12826-1
上一篇:继发性贮存池病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