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storage pool disease
中文别名 :先天性血小板病
血小板胞质内有四种颗粒:①致密颗粒,含有ADP、ATP、Ca2+、5‐HT及焦磷酸盐。②α颗粒,内有多种蛋白,有些是血小板特有的,由巨核细胞合成,还有一些来自血浆。③溶酶体,内有多种酸性水解酶。④微过氧酶小体,有过氧化酶活性。血小板活化后,释放出颗粒内容物。一种或几种血小板颗粒缺乏、或由于血小板分泌机制缺陷(如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均可引起遗传性分泌功能缺陷。
贮存池病(storage pool disease,SPD)又称先天性血小板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原因不明,男女均可发病。基本缺陷是血小板的致密颗粒缺乏和(或)α‐颗粒缺乏,血小板释放反应异常,聚集功能异常。表现为易出现皮肤青斑、月经过多及外伤、产后出血过多等。实验室特点为出血时间延长,ADP、肾上腺素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缺失第二相波,胶原诱导的聚集减低。
1.α颗粒缺乏
电镜显示患者巨核细胞及血小板中其他颗粒正常存在,只缺乏正常α颗粒,但存在含v WF及纤维蛋白原的空泡及小α颗粒前体。这些空泡及颗粒前体膜上含有P‐选择素(P‐selectin)及GPⅡb/Ⅲa,在凝血酶刺激下,血小板活化时可在血小板表面表达。这些发现表明血小板并不真正缺乏α颗粒,提示本病的主要异常是不能将α颗粒内容物定位于α颗粒中。由于α颗粒不能包装及保留PF4、β‐TG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导致血浆PF4、β‐TG浓度升高,PDGF直接释放进骨髓基质,出现骨髓纤维化。
2.致密颗粒缺乏
正常血小板致密颗粒内ATP与ADP的比值为2∶3,而代谢池内该比值为8∶1~10∶1,整个血小板ATP/ADP为2.5∶1。δ‐SPD由于致密颗粒缺乏内容物,ADP减少较ATP减少更为显著,故总的ATP/ADP≥3∶1,这是δ‐SPD的突出特点,对诊断该病价值很大。电镜几乎见不到致密颗粒,提示可能存在致密颗粒包装内容物缺陷。
1.α颗粒缺乏
α颗粒缺乏(α‐SPD)又称灰色血小板综合征,可能是一种常染色体疾病,主要是血小板缺乏形态学可识别的α颗粒。
2.致密颗粒缺乏
致密颗粒缺乏(δ‐SPD)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基本缺陷为血小板致密颗粒及其内容物减少或缺乏。
1.α颗粒缺乏
(1)血小板中度减少,范围多在(25~150)×109/L;血小板体积增大,瑞特染色涂片见灰色血小板,故称为灰色血小板综合征。
(2)出血时间延长。
(3)骨髓网状蛋白纤维化。
(4)ADP、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瑞斯托霉素及A23187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基本正常,对胶原反应有的减低或缺如,有的正常,对低浓度凝血酶反应减低。
(5)血小板α颗粒内容物PF4、β‐TG、纤维蛋白原、vWF、凝血因子Ⅴ、纤连蛋白及TSP明显减少,致密颗粒内容物5‐HT、ATP、ADP正常。
(6)血浆PF4及β‐TG浓度正常或升高。
2.致密颗粒缺乏
(1)血小板数目及形态正常。
(2)出血时间常延长。
(3)血小板聚集实验:对ADP或肾上腺素第一聚集波正常,第二聚集波减弱或消失,即无继发聚集。对低浓度胶原反应减低或缺乏,而高浓度时正常或接近正常。对瑞斯托霉素聚集正常。
(4)血小板致密颗粒内容物ATP、ADP、5‐HT、Ca2+等明显减少,整个血小板ATP/ADP≥3。
1.α颗粒缺乏
DDAVP对部分患者可缩短出血时间,增强止血功能。严重出血患者输注血小板有效。
2.致密颗粒缺乏
局部出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或局部应用明胶海绵、凝血酶等,避孕药可控制月经过多。肾上腺糖皮质激素、DDAVP、新鲜血浆及冷沉淀可缩短出血时间,改善出血症状,出血严重时必须输血小板。忌服阿司匹林类抑制血小板功能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