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名称 :glanzmann thrombasthenia
中文别名 :Glanzmann病
本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本缺陷为血小板膜GPⅡb/Ⅲa复合物减少、缺乏或结构异常。GPⅡb和GPⅢa都为血小板受体功能所必需,由不同的基因编码,它们均位于17号染色体(17q21‐23)。研究表明,GPⅡb与GPⅢa在粗面内质网内合成后很快地形成复合物,复合物形成有助于防止糖蛋白被蛋白溶解酶消化。GPⅡb/Ⅲa复合物是钙依赖性多聚体,为纤维蛋白原受体,能结合v WF、纤维结合蛋白和血栓敏感蛋白,在各种生理诱聚剂,如ADP、TXA2的作用下,介导血小板聚集,而受体的异常可导致血管损伤处血小板血栓不能形成,发生出血不止或淤斑。GPⅡb/Ⅲa受体同时也能帮助血小板α颗粒摄取纤维蛋白原,因此,GT患者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下降。GPⅡb/Ⅲa复合物是连接膜外侧的纤维蛋白原和膜内侧的肌动蛋白丝主要附着点,参与血块回缩功能,故GT患者常出现血块回缩不良。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GT的基因缺陷的研究进展很快,发现GPⅡb或GPⅢa基因缺失、插入或基因突变均可以引起GT,目前所知的相关基因缺陷见表1。本病纯合子型患者的血小板膜GPⅡb和GPⅢa含量可降至正常者5%以下,杂合子含量也可降至正常人约60%。本病患者可存在血小板酶异常,如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丙酮酸激酶、腺苷三磷酸酶及葡萄糖酵解酶活力降低,部分患者还缺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从而使血小板功能和血块回缩不良。
表1 血小板无力症的基因缺陷

血小板计数、形态正常,出血时间延长,血块退缩减弱或无。生理性诱导剂刺激的血小板聚集异常,瑞斯托霉素诱导的聚集起始坡度正常或接近正常,反映了血浆vWF和血小板GPⅠb/Ⅸ正常,而第二波在低浓度瑞斯托霉素刺激下减弱。患者血小板不能结合Fg或其他黏附蛋白。ADP和凝血酶刺激下,血小板变形正常,说明其代谢和细胞骨架改变正常。高浓度凝血酶和胶原刺激下,α和δ颗粒内容物释放正常,低浓度时,释放反应异常,反映了由于血小板聚集而引起的释放放大作用缺陷。
正常情况下,全血或富血小板血浆的血小板可黏附至玻璃,因为Fg首先沉积在玻璃上,血小板然后黏附至固定的Fg。GT患者,血小板不能黏附至玻璃,此为玻璃珠滞留试验异常的分子基础。血小板促凝活性报道不一,可能与个体差异或试验方法不一有关。部分患者有血小板微颗粒形成缺陷。在流动小室试验中,患者血小板在低中度剪切率下黏附至去内皮细胞的血管正常,但不能正常铺展,形成血小板血栓;在高剪切率下,黏附缺陷。
GPⅡb/Ⅲa和αVβ3的定量方法有多种,包括单抗结合(采用流式细胞仪或反射标记)、免疫印迹等。按照GPⅡb/Ⅲa的量分为以下几型
Ⅰ型:血小板膜表面测不到GPⅡb/Ⅲa复合物,α颗粒内Fg水平很低,血小板聚集和血块退缩严重缺陷,但血小板表面可测到痕量(1%~5%)的GPⅡb、pro- GPⅡb、GPⅢa或GPⅡb/Ⅲa。
Ⅱ型:GPⅡb/Ⅲa明显减少,为正常的10%~20%,α颗粒内Fg水平接近正常,血小板形成大聚集体的能力缺陷。
变异型:GPⅡb/Ⅲa低或正常,一般大于50%,但血小板功能受损,当血小板被激活时,不能聚集和结合Fg,目前发现的突变为GPⅢa亚基上的点突变。
Ⅰ型多见,在对64例报道中,Ⅰ型占78%,Ⅱ型占14%,变异型8%。
尽管αVβ3在血小板上很少,但用放射性抗体标记或流式细胞仪可测出,在EB病毒转化的患者淋巴细胞上也可检测到。αVβ3水平对于初步判断患者是GPⅡb或GPⅢa缺陷非常有用,因为GPⅢa缺乏的患者也缺乏αVβ3。
Fg结合试验用于评价GPⅡb/Ⅲa复合物的功能,常用的方法是在血小板悬液中加入放射性标记的Fg,测定血小板在ADP等诱导剂刺激下的放射结合活性。Fg也可被荧光分子标记,这样,可用流式细胞仪来测定Fg结合,这些方法非常适合于变异型患者测定质的缺陷。仅结合活化形式的GPⅡb/Ⅲa复合物的单抗PAC1也有相同的效果。
GPⅡb/Ⅲa基因测定可进一步确定诊断,并分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血小板无力症携带者一般血小板功能正常,患者GPⅡb/Ⅲa数量仅为正常的60%。
本病尚无根治方法,也缺乏预防自发性出血的措施,主要是对症治疗。轻度出血患者通常采用局部压迫止血即可,如牙龈出血,局部使用吸收性明胶海绵及凝血酶即能控制。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纤溶药物可作为牙龈出血和拔牙的辅助措施。对于拔牙、包皮环切、扁桃体摘除、分娩及其他需要外科处理的患者,应预防性输注血小板直至创面完全愈合。鼻出血有时很难控制,甚至需要采取动脉结扎或动脉栓塞方能止血。对于月经过多的女性患者可服用避孕药。对于多数严重出血的患者,输注血小板可能是最有效的措施,但反复输注有可能传染病毒性疾病或产生同种免疫,并导致血小板输注无效,因此,最好输注去除白细胞的AB0和HLA配型一致的单采血小板。血浆置换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疗效不肯定,脾切除和皮质类固醇常无效。必要时可行异基因骨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