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因血小板在37℃以下贮存时,其黏附性增高、肿大、形态改变,一般是可逆的,但若在低温环境下过久,则血小板可发生聚集,释放二磷酸腺苷,造成不可逆性聚集。在体内可发生类似的变化,引起血小板在脾、肝潴留增加,而导致外周血循环中血小板数量减少,体内血小板总数无减少。
低温麻醉(<25℃)时,有时会发生轻度、可逆性血小板减少,但一般无症状,有些患者在复温后血小板减少可以持续存在而导致出血。儿童经受深低温麻醉后,因血小板聚集而发生脑损伤;反复出现血小板减少、红系再生不良及铁粒幼细胞贫血的一种综合征也与低温麻醉有关。
低温麻醉时应用肝素可以降低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但其治疗价值尚不肯定。
作者
杨仁池
来源
全国专科医师培训规划教材——血液病学,第1版,978-7-117-109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