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大量输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大量输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 :post-transfusion purpura

英文缩写
PTP
概述

大量输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患者大量失血后,给予患者输注大量库存血,引起的急性免疫性和暂时性血小板减少症。

病因及发病机制

本病系自身免疫性疾病,自体破坏的机制未明。据目前已证实的病例,本病患者血清中含有抗血小板AI(PI AI)抗体。人群中PI AI抗原阳性者约有97.6%,该抗原位于血小板膜糖蛋白Ⅱa。血小板PI AI抗原阴性者,输入PI AI阳性的血液或因妊娠,易被致敏,产生抗PI AI抗体,当其再次接受PI AI阳性的血小板时,体内抗PI AI抗体可与供体血小板PI AI抗原结合,导致供体血小板破坏。血小板破坏时释放出的免疫复合物,可结合于患者自体血小板的Fc受体,继之发生自体血小板破坏。发病前输血与发病之间的间隔时间,短的约3年,长的可达12~52年不等。

 试验研究中,PI AI阴性血小板与复合免疫物在体外并未证实相互作用;同时PI AI阳性者也可发生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已有报道患者血清中发现抗Leka抗体、抗Baka抗体等,可与血小板膜GPⅡb上的血小板特殊抗原结合,也能导致输血后血小板减少症。此外,抗HLA抗体也可导致本病发生。本病大多数发病于中、老年女性,特别是怀过孕的女性,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子女血小板PI AI阳性,或患儿的父亲是PI AI阳性者,在妊娠时胎儿血小板PI AI抗原不断地对母体致敏,产生抗体而致病。

 另外部分女性患者,以往无妊娠史或输血史,也有男性患者并无输血史者,这些患者的发病机制未明,可能是早年接触过未被认别的抗原,而迅速形成抗体。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1.外周血血小板严重减少,第一次出血时血小板数很低,常少于10×109/L,出血时间延长,PT、APTT、纤维蛋白原正常。

2.大多数疾病可以检测到抗HPA-1a抗体,此抗体为IgG型,可持续12~15个月。或可检测到GPⅠb、Ⅱb、Ⅲa抗体。

3.白细胞正常或增高。

4.骨髓象增生活跃,粒细胞、红细胞无明显改变,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类似ITP,也可出现巨核细胞减少。

诊断及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1.输注PI AI阳性血小板

可在急性期间输入PI AI阳性血小板以降低循环内抗体,然而血小板回升,也不延长血小板寿命。并常发生轻度输血反应,包括畏寒、发热、偶有血压下降等。

 2.血浆或全血交换

 在输血后血小板显著减少和严重出血而危及生命时,迅速作血液交换,一次交换65%~80%的血浆或全血量,平均在2天(1~5天)内可使出血症状减退,血小板明显回升。有的患者经过一次血液交换后,约在14天(6~39天)内血小板数逐渐恢复至正常范围。血液交换治疗后,由于血管外抗体或抗原抗体复合物返回血液循环,也可以再次出现血小板减少,但很少或不伴发出血症状。据多数人的临床经验,如果血液交换治疗后能使出血症状停止,血小板数在20×109/L(20 000/μl)以上者,一般不需要再次血液交换。

3.肾上腺皮质激素

皮质激素并不提高血小板数,但能防止被抗体轻度致敏的血小板的破坏,但对严重致敏的血小板无效。由于本病的病程和治疗效果并不依赖血小板减少数、出血程度或抗体程度,因而皮质激素有一定疗效。

4.人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

能使血小板迅速回升,可立即获得疗效,基本上可以替代血液交换疗法。通常每日0.4g/kg,静脉注射2~5天,或可单独静脉滴注1次,1.0g/kg。

5.输注血小板

仅用于血小板严重减少者,容易发生严重输血反应。

作者
杨仁池
来源
血液病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第1版,978-7-117-20371-5
上一篇:血小板无效生成性血小板减少 下一篇:低温麻醉所致血小板减少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