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作者
杨仁池
概述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感染引起,其中病毒感染是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常见原因。

病因学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原体有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或原虫等。常见的细菌有脑膜炎奈瑟菌、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伤寒沙门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病毒感染包括流感、麻疹、天花等;立克次体感染包括流行性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等;原虫感染见于疟疾和丝虫病等。

发病机制

感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多为复合性的,包括病原体或毒素对内皮细胞的直接损伤、免疫复合物性血管炎、败血性梗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小板减少等。肿瘤坏死因子 (TNF)、白细胞介素-1(IL-1)等细胞因子水平的高低与病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束臂试验常呈阳性,偶尔血小板计数可减少。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治疗应针对原发病及其并发症,出血严重时输注血小板,败血症所致者可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减少出血。

来源
血液病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第1版,978-7-117-20371-5
上一篇:妊娠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下一篇:Kasabach-Merritt现象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