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先天性及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先天性及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概述

先天性及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为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婴儿期、儿童期甚至成年期出现血小板减少性出血,伴或不伴白细胞异常或其他异常、畸形。极易误诊为ITP,也常伴血小板功能缺陷。

病因学

伴性隐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比较常见的是Wiskott-Aldrich综合征(WAS),本病于1937年由Wiskott首先描述,是一种罕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疾病。但是近年也有呈常染色体显性及隐性遗传者的报道,约1/3的患者没有家族史。WAS的致病基因定位于Xp11.22~p11.23,基因全长9kb,有12个外显子,所编码的蛋白叫WASP,分子量为65000kD,功能尚未阐明。由于本病患者对多糖类抗原不能产生抗体,致机体易受病毒及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最常见的TAR综合征是一种少见疾病,有常染色体显性、常染色体隐性、伴性隐性遗传几种方式,其遗传方式报道不一。发病原因可能与母亲孕期6~8周感染风疹或服药等有关,提示部分病例可能是获得性。特征是新生儿两侧桡骨缺失伴骨髓巨核细胞减少,约1/3的患儿还可有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常对牛奶过敏。

May-Hegglin异常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文献报道的病例数较少。

Alport综合征又称Epstein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编码肾小球基底膜的主要胶原成分——Ⅳ型胶原的基因突变产生,血小板变化较大,可减少也可异常,体积较大,但有些患者血小板功能正常,有些异常。

Trousseau综合征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独特之处在于患者11号染色体远端缺失,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寿命正常,可见许多小巨核细胞。

类型

按照遗传方式一般分为三类:

1.伴性隐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1)Wiskott-Aldrich综合征

(2)单纯性(isolated)血小板减少症

2.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1)Trousseau综合征

(2)地中海血小板减少症伴巨大血小板

(3)May-Hegglin异常

(4)慢性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伴巨大血小板

(5)Alport综合征

3.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

(1)Bernard-Soulier综合征

(2)遗传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Chediak-Higashi综合征

(4)范科尼(Fanconi)贫血

(5)血小板减少伴桡骨缺失(TAR)综合征

(6)灰色血小板综合征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辅助检查

WAS患者血小板及巨核细胞电镜下显示结构紊乱。出血时间延长,超过其血小板减少相应的程度,血小板聚集功能正常,巨核细胞绝对数正常或增加。

TAR综合征骨髓涂片巨核细胞减少甚至缺失,红细胞系统也可低下。染色体可出现D组13号、E组18号染色体三体型。

May-Hegglin异常:白细胞减少,粒细胞中含有杜勒小体,中性粒细胞胞质中有噬碱性包涵体,同时伴有巨大血小板和血小板减少,血小板体积在30~80fl,可有血小板畸形。少数患者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寿命缩短和出血。

Alport综合征血小板数变化较大,体积较大,可严重减少,平均体积20~27fl,直径4~12μm。

Trousseau综合征血小板中有巨大α颗粒,骨髓中巨核细胞增多。

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

WAS患者脾切除可使多数患者血小板数及血小板体积恢复正常但易复发,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有采用异基因骨髓移植治愈本病的报道。

TAR综合征患者主要给予输注血小板支持治疗,糖皮质激素、输注免疫球蛋白和脾切除等治疗无效。最近有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3(IL-3)对此类患者治疗有效。有些成活至成人者,其血小板减少的症状逐步改善。

May-Hegglin异常:多数患者无症状,不需治疗。糖皮质激素及脾切除均无效。手术及分娩前应预防输注血小板。严重出血者首选血小板输注。

Alport综合征:糖皮质激素及脾切除均无效。死因多为进行性肾衰竭。

Trousseau综合征以采用抗凝血药为原则,但未见确切有效性报道。

作者
杨仁池
来源
血液病治疗药物的安全应用,第1版,978-7-117-20371-5
上一篇: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下一篇:获得性纯巨核细胞再生障碍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