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详情-疾病-人卫临床助手-人民卫生出版社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Insert title here
首页 >  疾病 >  对自身DNA敏感所致的紫癜
对自身DNA敏感所致的紫癜
作者
杨仁池
概述

本病由Levin和Pinkus于1961年首先报道,以疼痛性皮肤瘀斑为特点。

病因及发病机制

病损可在皮下注射微量DNA或自身裂解白细胞悬液后迅速出现,用RNA、自身血浆或红细胞,用DNA酶或氯喹处理的DNA或白细胞等做皮试均阴性。被动皮肤过敏试验表明无体液或细胞结合的抗体。未见循环DNA抗体。皮试与解剖部位密切相关。比如,臂部试验强阳性者在躯干可能为阴性,在植皮部位皮试的结果取决于试验部位而不取决于皮瓣来源。

临床表现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实验室检查

可有毛细血管脆性增加。

鉴别诊断
此内容为收费内容
治疗及预后

氯喹对本病有效,剂量为250mg,每天4次,共1周,此后改为250~500mg/d。其作用机制不明,可能和氯喹与DNA亲和力高有关。本病预后良好。

来源
血液病学(下册),第2版,978-7-117-14335-6
上一篇:对自身红细胞敏感所致的紫癜 下一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评论
发表评论
相关疾病
相关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