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HCD病因不清楚。
世界首例γ-HCD报道于1964年,迄今累计病例约120例。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患者年龄多为42~87岁,平均年龄68岁。
α-HCD病因不清楚。
大多数γ-HCD蛋白是截短重链的二聚体(缺乏轻链)。其单体分子量在27 000~49 000之间,长度是正常γ链的1/2~3/4。如图1所示,γ-HCD蛋白通常有一短的正常可变区序列。在大多数γ-HCD病例中,这一可变区序列因大段缺失而明显缩短。全部γ-HCD蛋白均缺乏恒定区结构域CH1。

图1 各种γ-HCD蛋白与正常γ-重链结构
*由肿瘤细胞合成的原始HCD蛋白序列。盒,编码区;线,缺失序列;V,可变区;D,多样性片段;J,连接区;H,铰链区;CH1,CH2,CH3,重链恒定区。摘自Wahner-Roedler DL,et al.Best Pract Res Clin Haematol,2005,18:729-746
γ-HCD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多形性淋巴浆细胞恶性增殖并浸润骨髓和淋巴结。这些淋巴细胞样浆细胞表达全B细胞标志和胞质γ-重链,无轻链表达;CD5和CD10多阴性。约38%患者的淋巴结组织可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6%患者的淋巴结表现为淋巴浆细胞增生;11%患者可发生浆细胞瘤。个别病例尚可并发霍奇金淋巴瘤。一些患者的结外组织(如腮腺和甲状腺)病变主要与浆细胞浸润有关。
γ-HCD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特征是:多形性淋巴浆细胞恶性增殖并浸润骨髓和淋巴结。这些淋巴细胞样浆细胞表达全B细胞标志和胞质γ-重链,无轻链表达;CD5和CD10多阴性。约38%患者的淋巴结组织可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36%患者的淋巴结表现为淋巴浆细胞增生;11%患者可发生浆细胞瘤。个别病例尚可并发霍奇金淋巴瘤。一些患者的结外组织(如腮腺和甲状腺)病变主要与浆细胞浸润有关。
γ-HCD临床特征具有高度异质性。对于仅有单克隆γ-HCD蛋白的无症状患者,可暂不予以治疗。伴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应按相关治疗标准予以处理。对于有症状的低度恶性淋巴浆细胞肿瘤患者,瘤可宁(chlorambucil)可能有效。若肿瘤组织中的优势细胞成分是浆细胞,可用美法仑(melphalan)联合泼尼松予以治疗。联合化疗方案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或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对于高度恶性γ-HCD患者有效。也有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FMD方案(氟达拉滨、米托蒽醌、地塞米松)治疗γ-HCD的个案报道。手术切除或放射治疗可用于局灶性髓外浆细胞瘤。